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高校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程序是什么

高校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程序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19:10:55 编辑:管理经验 手机版

1,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程序是什么

一般都是在毕业前去找工作,与公司达成协议之后与公司、学校签订三方协议,然后毕业,拿到证书,离开学校,到公司报道,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首先:你可以去市场看看缺乏些什么样的人才、 其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做一个简单的职业规划。 你可以考虑先就业再择业。看你自己的呢。
先做自己的简历然后面试,然后等通知

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程序是什么

2,大学就业前景

很费解楼上的说法 不过是个小学弟或者学妹有情可原 海商法是最难找工作的专业之一 法律也是中国十大失业专业之首 目前来看 没有哪个专业是特别好找工作的 这是社会现象不是咱们学校才有的 学校里适合女生的专业大概几种 人文类 社会工作之类的 主要还是考公务员 地方公务员或者地方事业单位 经济管理类 经济学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等 我是财务管理的 女生找工作还可以 不过还是不如男生 但是也很不错 语言类 找工作相对容易 不过在大连有大外这个强力对手 技术类 计算机 自动化 信息 这三个现在在一个学院 工科类的东西女生很辛苦 而且工作确实不如男生 尤其是本科毕业 经常是出差的工作 所以如果想从事这个方向就读研吧 法律类 海商法 国经 司法考试还是王道 公务员或者律师 也可以去企业从事法务类的东西 不过法律开设学校太多了 海事大学的海商法从理论上绝对是全国第一 但是海商法一般涉案标的都是十分大的 想从事这个专业领域的法律案件很难的 总体来说 还是个人素质重要 一个优秀的人在哪个专业都能有不错的前景 企业绝对不会因为专业的限制而无视一个潜力巨大的人 不过尽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 因为毕业伊始找工作时候专业限制还是很严格的 来海大最好能进校就业网 这是个很不错的社团 对于找工作及其有帮助 至少我认识的就业网成员基本都是不错的工作 祝你好运~

大学就业前景

3,2018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起薪排名出炉吉大东师进入全国前50搜

高校应届毕业生能赚多少

哪所大学的毕业生薪水最高?

日前,招聘网站看准网和BOSS直聘发布了一份《201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起薪排名》,里面包含很多2018届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对了解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有一定帮助。其中我省吉林大学以6990元/月、东北师范大学6760元/月进入排行前50名,一起来看看。

2018应届生高校起薪排行榜

补充说明:以上薪资数据,仅保留两位小数,K/月即千元/月

本次上榜高校,其中:理工类大学占比38%,综合大学占比28%,财经类大学占比7%,艺术、师范类大学分别占比6%;“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排名靠前。

上榜高校城市分布 TOP5

北京高校在数量上占有较大优势,上榜31所高校中:理工类大学占比41.94%,艺术、财经、语言类大学跟随其后;从起薪角度来看,北京起薪高的高校细分类型更多、级别更高。

应届生起薪行业 TOP3 & BOTTOM3

从2018应届生整体薪资水平来看,起薪最高的3个行业是:金融、IT/互联网、房地产/建筑。

广告/传媒行业,今年惨遇垫底,平均起薪4.42K/月。然而2018应届生最高起薪也只有6.98K/月,对比榜上高校起薪水平,可看出: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之间,应届生的起薪水准有较大差异。

没有上榜的高校,起薪“被平均”的几率很大。

和往年相关数据比较,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发展,让毕业生起薪有了较大提升。

2018毕业的师兄师姐们都想去哪儿

很多学生对未来生活是迷茫的,根本不知道以后自己能做什么工作。

高考的学子们即将进入高校,而有一批人即将离开,他们的去向可以给大家带来指引。

我们提取了看准网2018年1-5月的数据,从最受本届应届生关注的前30家企业来看:

IT/互联网、电子/通信/硬件行业占有头两名。尽管在之前相关报告中显示,互联网行业今年的求职热度微降,但互联网依旧吸引着大量的优秀人才加入。

房地产/建筑行业也因其头部企业的强大影响力,仍有余热;随着市场需求变化,教育/培训行业有逐渐高热的趋势。

2018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起薪排名出炉吉大东师进入全国前50搜

4,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有哪些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1、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 2、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3、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录取; 4、对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的,给予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今后相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参加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5、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6、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 7、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 8、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 9、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三、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10、高校毕业生在参与项目研究期间,享受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补助,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满,根据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11、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2、为到中小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方面的服务; 13、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 14、登记失业并自主创业的,如自筹资金不足,可申请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15、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16、灵活就业并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五、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17、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享受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18、机关、事业单位免收招聘报名费和体检费; 19、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 20、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由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并组织就业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
我要讲的全部都在这里 http://www.edu.cn/html/c/cjy.shtml

5,大学就业情况

我认为 中央学部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大。 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此前联合课题组对清华、北京交大、首师大、天津工大等16所大学的40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同时对44位服务于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以及具体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6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 薪酬一直被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根据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有66.10%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67.10%的学生将个人发展机会视为择业时的首要选择,甚至有1.58%的学生为了职业理想可以接受“零工资”。专家认为,“零工资”的出现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极度渴望,对自己能力和职业前途的复杂心态以及面对就业窘境的无奈。 冷门专业就业状况好 与大多数人的预料不同,调查显示,学冷门专业的学生似乎比学热门专业的更容易找工作。 此次被调查的学生专业可以划分为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 各学科就业率依次为 农学 78.38% 管理学 58.02% 工学 55.44% 法学 37.85% 教育学 33.33% 医学 31.01% 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 东部高校就业率最高 依据大学所在地区,研究人员将参加此次调查的16所大学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间。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大学课程设置遭质疑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另有24.14%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有19.8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 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各种能力的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同时用人单位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 此外,用人单位对大学课程设置很有意见。在接受访谈的单位中,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 半数大学生认为托人求职最有效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讳言人际关系网络对于求职的影响,但此次调查显示,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在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1.29%。通常认为人脉关系的形成往往依托于家庭关系背景,其实它的另外一部分可能要来源于大学生自己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因此,积极合理地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不断累积自己的社会资本也是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6,大学生就业

1.认识有误区  (1)都是扩招惹的祸。 200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是495万,而今年,即2008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559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   2006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达到21%,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6%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所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 据教育部对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只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2)大学毕业就是精英。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 但广大学生及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的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家长过分在意单位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等。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应届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的价值都是很有限的,因此更应该理性的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3)高学历就有高就业能力。 这是目前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就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 2.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   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 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 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 200~2 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3.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面对现实,不说大道理,自己的前途,自己来把握 .当我们追求理想时,当然不能忽略了实际问题。 最完美的是能将理想和实际相结合,找一份你最爱的工作。 当理想和实际有分歧时,你要分三步走。1)面对现实,只要能得温饱,有了一定的收入,你能从中得到物质的享受 2) 从实际出发,做你不是最喜爱的工作。把不爱做的工作做得“足够好”,然后再说去追逐什么理想。3)逐步实现理想,做你不是最爱的工作,而在你不爱的工作上拚命,赚够了钱,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再去做你最爱的工作。 。。。 .理想与实际是可以兼得的。但是你必须有计划,必须付出,必须执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不能说什么工作好什么工作不好。许多做出成就的人其实都是从小事做起,兢兢业业,然后才取得成功的。一个工作只要你喜欢,而且这个工作又特别适合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长处,那么,这就是个好工作。我不太赞成找不到工作就不就业的做法。在就业的同时能实现择业当然好,但是,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很难在就业的同时实现择业。在这种情况下,先就业后择业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积累了好多社会经验,积累了许多职业技能,而现在企业越来越看中经验。所以先积累经验,这也有助于你以后找到更为理想的工作。 打工,实践,积蓄,有一定条件后自己发展。 应该说哪一行都不好做,只要努力哪一行都能做好!.祝你成功!
现在大学生多了,刚毕业的又没多少经验,毕业找工作难,建议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再找好的工作.

7,大学毕业应该怎样就业和择业

现在没年都有大量的学生从大学走出校门,可是社会上提供给我们的就业机会是有限的,小编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来剖析分析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择业问题。 在这里小编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从普通大学毕业,小编也一样。首先不要妄自菲薄,相信自己的能力,211或者985的学生也不一定学的比你们好。考上好的大学只能反映之前学的不错,上大学之后更何况是普通大学,更应该要努力,因为你以后的工作岗位有太多的人去竞争了,要先就业再择业。 首先说说就业,你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最好在毕业之前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并以此来准备。还有好多的文科学生或者冷门专业有时候毕业也就意味着失业,如果你要考公务员的话也是个可行的办法,不过竞争太激烈,考上的可能性不是太高。这里小编要说的是要有眼光和一技之长。其实这跟投资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上大学那会儿计算机专业很火爆,别人都劝我说这个专业都快饱和了,以后竞争一定很大,结果受骗了,等我毕业计算机还是相对好找工作的,因为不管什么行业以后肯定都得跟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走智能化,最近不是提出“中国智造”么。小编现在从事软件开发,都是毕业后参加培训机构和自学的,照样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 小编有个建议,刚工作应该在小公司去镀镀金。因为小公司人少,接触到的项目就会越全面,整个项目的来龙去脉几乎都能在你的掌握之中,等经验丰富了,在跳槽到你心意的公司。这时候你应该都能胜任了,这就是所谓的先就业再择业。这里是拿小编举了个例子,行业有很多,要会把握,机会从来都是留给已经准备了的人。例如国家的一个政策出台,去年放开二孩,这难道不是一个商机或者就业机会吗,小孩多起来,儿童医生和护士肯定短缺,小孩的护理月嫂也是一样,孕婴店铺也就会慢慢多起来。 道理都是千篇一律,只是我们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希望小编的经验能帮到大家,大家有什么好的经验欢迎讨论。
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艰难,“可是直接去干保险干跑业务的,什么学历都可以做的职业,那这个大学不是白上了吗?愧对这么多学费! ”…这就是你就业的姿态,不愿放下身段,在你什么经验都没有的情况下,唯有刻苦勤奋才是硬道理! 近年来,学生、家长和学校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先就业后择业"就是高校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采取的一项措施。然而,它可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大成效,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值得商榷。 近日广州市一项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成活率"在用人单位中只有10%。意思是说,有九成应届毕业生背叛老东家,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致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为此,用人单位呼吁,高校不应该为提高自身就业率,一味地把毕业生推向并不适合的企业;为学生做好就业定位才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源头所在。(10月10日《信息时报》)"先就业后择业"有一定的合理性。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择业难度,加之毕业生社会经验欠缺,对社会了解甚少,很难一次性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在求学期间已经付出巨大经济代价的大学毕业生们,无论如何也没有理由再拖累家庭和父母,需要尽快落实工作单位。应该说,客观因素让他们无暇考虑岗位是否真正适合自己、自己能在某个岗位上服务多久。 同时,高校为了追求就业率这块"金字招牌",也为学生的"饥不择食"推波助澜。学校逼"嫁",使很多学生在并不清楚单位究竟适合不适合自己时,只能无可奈何地"先进去再说","我们可不想因为个人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形象"。据说学校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能让他们放下"心高气傲"的心态,扎实地走向社会,对缓解就业压力有益。果真如此,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也可谓用心良苦。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必然影响大学生的诚信形象。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将用人单位作为跳板,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不良现象,它必然使用人单位感到伤心和失落,产生被欺骗和被玩弄的感觉,甚至会逼迫他们采用更加强有力的自我保护手段以约束求职者。事实上有的用人单位干脆"拒用应届毕业生"。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这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决不是好兆头。到头来,形成恶性循环,用人单位和大学应届毕业生之间"麻秆打狼---两头怕",不仅影响大学生的长远利益,也影响人才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我们经常谴责一些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提出过于苛刻的条件,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签订不平等劳动合同。确实用人单位存在滥用优势地位的因素,但一些求职者的不诚信行为也使用人单位吃一堑长一智,为防止再次受骗上当,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过于谨慎,矫枉过正。从这个意义上讲,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一些不公正待遇与求职者的不良行为不无关系。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当企业对一名员工进行一定时期的技术培养,并帮其办好落户等一切手续时,这名员工突然提出辞职,企业会怎么想?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大学生发现工作岗位不适合自己发展而离开原单位,另谋高就,这是可以理解的。用人单位也不会小肚鸡肠,迁怒于求职者。但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毕业生并非因为这个原因背叛单位,而是进入时就没有长期工作和服务的诚意。这已不再是能否施展才华的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诚信问题,这正是用人单位最不能容忍的。 找工作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就成了重大的社会问题。2005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声称要达到去年大学生就业率73%以上的目标。尽管如此,还会有27%左右的学生无法及时找到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就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思想。 一方面,如果大学生毕业时能够找得到工作,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上级部门规定的就业率就完成了,至于大学生找得工作是否合适就不是大学老师们看重的了。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可以使他们从纯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开始自食其力。毕业后仍然花着父母的钱自己不挣钱,毕竟让许多大学生良心上过不去。 先就业后择业? 郭召良博士说,把目光紧紧盯在“就业”和“就业率”上面,这对学生本人没有一点好处。 首先,有的学生迫于生计压力,不管是否喜欢或者是否合适,可能会选择了一个“好工作”,但这个工作可能并不适合他,但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在现在工作上干下去。比如,有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参加了县的公务员考试,最终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最后进入了县某机关部门工作。但是到机关以后,由于自己性格并不喜欢应酬,也不喜欢喝酒,但工作又要求她不得不应酬和喝酒。她感到工作就像受罪一样,但她又不能舍弃一个月两千多块钱的收入。先就业后择业的结果就可能是“干一辈子自己并不合适的工作”。 其次,有的学生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想跳槽。在单位里边稍微遇到一点问题和困难,就跳槽。有的大学生在毕业不到一年就换了好几个工作。有一个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一年内没有跳槽的毕业大约只有20%左右。有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到了一个超市作销售工作,还来觉得超市工作时间长,就跳到某企业作市场运销工作,后来又发现作市场营销工作成天在外面奔波太辛苦,就跳到某公司做办公室文员,在办公室里边有发现同事关系不太处理得好,她又想换工作,但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换什么样的工作了。可以,先就业后择业却变成了一个不断逃避现有工作的借口。不断跳槽的结果是工作始终没法稳定下来,始终处于“找工作”的状态之中。 超越“找工作” 郭召良博士说,没有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的“先就业后择业”结果只能是“瞎就业”。我们就业要“超越找工作”,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要有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的概念。 首先,我国即将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你只要找到工作,你的生活就不成问题。所以,大学生不要把眼睛紧紧盯在“谋生”“糊口”上面。要知道,没有多少学历的民工都能找到工作,为什么大学生还找不到工作呢?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大学生不愿意。 其次,一个人一辈子只在一个单位做一个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多次面临职业转换的情况。因此,大学毕业不能指望一步到位地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有步骤地过程。我们可以先从小处着眼,慢慢累计自己,然后就有可能达到自己的职业理想。 郭博士说,“先就业后择业”和“先择业后就业”形式上看来没有太差的差别,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本质的不同。“先就业后择业”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们是在现有可供选择的情形中进行选择,他们会随波逐流,他们没有什么目标。“先择业后就业”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是事前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然后选择一个合适地地方开始自己的职业,他们主动为下一次职业变动做准备,总是在自己准备好以后,变动自己的职业。 郭博士建议大学生在找工作之前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自己的职业理想、工作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根据这些方面情况再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当前社会就业情况,制定一个中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线路图。郭博士说,只要心中有了理想,那些你过去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他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帮助你就愿意去做,而那些资待遇好职业过去可能会选择的工作你也可能会因为它对你的职业生涯没有帮助而放弃。 郭召良博士鼓励大学生说,“只要你的职业理想够高,你就不会怕起点够低。”

8,大学生就业如何

毕业了,可以说到了社会检验你学习成果的时候到了,凡事注定你要独立面对和学会接触社会中的人和事,当你融入到社会中时,你须学会生存。而生存的唯一方法及检验你的唯一方法,那就是找工作或者是自己创业。人在十字路口上,前进与否,如何前进都是迷茫。可以说我们不允许自己长时间的迷茫,如果人在工作事宜的迷茫,你更应该想想自己的职业规划及职业定位。先看完我的分析,相信你定有收获!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不妨先找找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求职者本人存在的问题: 一、通常刚开始求职者容易犯的错误是:就业和择业。 未规划好自己,就盲目的求职,未想好怎么求职就想就业。而未就业、未有任何经验就择业。致使出现了求职偏差。 二、脱离实际的要求及未经熟虑的要求。企业的用人情况,岗位设置要求、企业的文化建设都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求职,其成功率可想而知。 三、求职的方式方法及渠道。须多角度的进行求职是成功的最基本的条件。不要仅局限于某一个角度。可以多角度去求职. 的确好工作、合适的工作是难找,其实工作并不难找。只有你不愿、不想做的工作! 也许你找的工作专业不对口,那么你要知道你缺什么?那就是工作岗位,先把你的就业解决了,经验有了,自然对口的就会有了。 凡事欲速则不达! 先问问自己: 1、我会什么? 2、我懂什么? 3、我能做什么? 4、我还能做什么? 当你完全的回答完上述问题,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先做自己会做的,然后做自己能做的。 根据你订立的远期目标,先将你的近期目标达成。 人须务实,而做到务实,更重要的! 特别提醒:先给自己定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吧。 将你的职业定位然后根据你的目标前进.不一定你所学、所想的就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或者是你愿意做的工作,多专、多精是你制胜的法宝!职业定位具体上如下: 一、给自己定位即:职业目标定位。列举3个以上你的最想做的工作,然后根据难、易进行选择,选择出最容易达到的工作。 二、将你想从事的工作进行目标分解。用最短的、最快的、最便捷的方法进行分解。 三、制定工作进度表(求职时间、在职学习时间、能力提高时间等) 一个人想找工作很容易,关键的是给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定位,如果你的职业生涯未规划好,会影响你的人生生涯。 找工作的渠道如下: 1、到你所在地的《人才市场》与企业招工人员面谈; 2、网上注册简历,如:JOB168.COM\51JOB.COM都是不错的,只要是你看中的职位,你可以每天发送简历; 3、到你所在地市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咨询相关企业的岗位招聘信息; 4、你也可以到你所在地市的工业区去看看,有的企业在工厂门口招工的; 5、你当地的报纸、报刊也有企业的用工信息,不妨加以留意。 6、其次是中介。(要收费的) 上述供你参考! 求职路上多坎坷,须学会戴眼识人! 祝你成功!
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想做什么?首先问五个问题:我要去哪里?我在哪里?我有什么?我的差距在哪里?我要怎么做?以上五个问题涵盖了目标、定位、条件、距离、计划等诸多方面,只要在以上几个关键点上加以细化和精心设计,把自身因素和社会条件做到最大程度的契合,对实施过程加以控制,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知晓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实际意义。 做好职业定位 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的统一,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做准确定位。 检视个人特质(一)欲望(Desires)) (做事的能力)在此人生阶段 ,你究竟要什么?(二)能力(Ability) 你擅长什么?(一般技术以及特别技术)(三)性格特质(气质、性质) (Temperament) (气质、性质)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何种情况下有最佳表现?(四)资产(Assets) (有形与无形)你有什么比别人占优势的地方? 每个人群都需要定位,其目的是保证自己持续地发展。但是各个群体定位的重点不同:定位重点在于澄清自己有什么。过高或者过低估价自己,过于看重自己的文凭,或者看重自己的成绩,有的过于低估自己身上的潜质,所以,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的思路是,做你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做你喜欢做的事 找工作同做其它事情一样,也有方法和技巧。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做事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和一定的技巧。所谓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知识、技能、性格、爱好以及身体状况等。找工作之前,你必须先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一定得知道自己能做那方面的工作,不适合做哪方面的工作。找工作不能眼高手低,明明自己没有能力做的工作却偏要做,那结果一定是被拒之门外的。 ⑵.了解你所选择的职业和行业。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可以向亲朋好友中做过相关工作的人了解有关情况,也可以向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其他人请教,他们经验丰富,体会深刻,能给你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他们工作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对你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而他们的成功经验又是你可以借鉴的。 ⑶.自我推荐。在了解自己和工作的基础上,就开始求职了。求职就是寻找和得到工作的过程,通常包括获得用人的信息、争取面试、谈话、签约等环节。找工作就像推销商品一样,要让顾客买你的产品,你必须告诉对方,你的商品质量如何的高,价格怎样公道,才能吸引人们来买这种商品。同样,找工作时也要围绕着“我真正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而我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分合理的”这样一个中心来展开。一定要学会推销自己,这样别人才会认可和录用你~~~~~~~~~~~~~~最后祝早日找到称心的工作开始美丽人生~~
学生读大学主要是为了从事技术岗工作.(与职校生竞争的不是一档工作)现在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但不应只看到自己,工人岗(含职校生)尽管岗位众多也一样面临下岗再就业的巨大压力.所以我们要勇敢面对.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怨天尤人不如自己努力.大学生毕业最好努力结合自己的专长找技术岗工作.努力争取考研或就业谋生,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应记住:努力不一定马上成功,但一般总有成功的那一天.不努力则只能在悔恨中渡过.首先选准方向,为了目标,努力奋斗吧,成功总是属于努力的人.
面对现实,不说大道理,自己的前途,自己来把握 . 当我们追求理想时,当然不能忽略了实际问题。 最完美的是能将理想和实际相结合, 找一份你最爱的工作。 当理想和实际有分歧时,你要分三步走。 1)面对现实,只要能得温饱,有了一定的收入,你能从中得到物质的享受 2) 从实际出发,做你不是最喜爱的工作。把不爱做的工作做得“足够好”,然后再说去追逐什么理想。 3)逐步实现理想,做你不是最爱的工作,而在你不爱的工作上拚命, 赚够了钱,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再去做你最爱的工作。 。。。 . 理想与实际是可以兼得的。但是你必须有计划,必须付出,必须执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不能说什么工作好什么工作不好。 许多做出成就的人其实都是从小事做起,兢兢业业,然后才取得成功的。 一个工作只要你喜欢,而且这个工作又特别适合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长处, 那么,这就是个好工作。我不太赞成找不到工作就不就业的做法。在就业的同时能实现择业当然好, 但是,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很难在就业的同时实现择业。 在这种情况下,先就业后择业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积累了好多社会经验, 积累了许多职业技能,而现在企业越来越看中经验。所以先积累经验, 这也有助于你以后找到更为理想的工作。 打工,实践,积蓄,有一定条件后自己发展。 应该说哪一行都不好做,只要努力哪一行都能做好! . 祝你成功!
当今社会就业是一大难题,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以前有人曾经说过2009年是大学生就业的秋天!2010年后将是大学生就业冬天的来临!!!大学生为什么拿着高学历还找不到工作呢?那是因为传统的学历教育注重的是理论教学!和育人教育!所以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时的动手能力差!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不符合!导致大批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企业用人要求既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更多问题咨询拨打0451-55512918 55512928 www.hebwnt.cn/
文章TAG:高校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程序是什么高校高校就业就业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