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招标证明公益二类怎么写,公益活动证明怎么写

招标证明公益二类怎么写,公益活动证明怎么写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6:37:47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公益一类主要职责是代替政府提供社会必须的公益服务,由财政全额拨款兜底人员工资待遇,基本上不会受改革影响。2、公益二类。公益二类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部分提供公益,部分收费或经营,改革的变数相对较大,主要有三个方向:一、部分效益较差、主要职责是公益服务或行政辅助的,剥离收费或经营职责转公益一类;二、部分效益一般,主责仍是公益服务,但经营或收费收入可维持单位运转,保持现状;三、部分效益好的,主要职责是收费经营,剥离公益职责改企。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包括:普通高校、技工技师和职业院校、需要重点扶持的文艺院团、文化宫、公园、体育场馆、体育训练基地、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人防工程管护、混合经营型林场、实行有偿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等。 3、公益三类。这类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经营,如时政类报刊、广播电视、彩票发行、公益性规划设计、公益性培训机构、公证、经济仲裁、殡葬服务等。

这类事业单位很多都将转企,国家在企业所得税和房产税上给予了三到五年的免税政策。三、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按要求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改制。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这类事业单位主要有:工程建设、维修、养护,工程勘察设计,市政公用经营与作业,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农场、园艺场、养殖场、苗圃和经营性林场等农业养殖(种植)机构,技术开发类科研,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商业性地质勘查,招投标代理,一般性评审认证,咨询服务,评估鉴定,面向社会的培训机构,宾馆,招待所,经营性康复疗养,房屋修缮,物业、车辆服务,部门文印机构,投融资,担保,粮食收储,物资、图书、仪器设备供应,非时政类报刊,一般文艺院团,影剧院,影视音像制作销售,演出中介,新闻媒体的印刷广告发行传输等经营部分,电影制片厂及其他各类公司(厂)等。

单位性质是公益一类,人员身份有财政全额和自收自支,怎么改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行政类和生产经营类四种类别,分别进行改革。其中,行政类将其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相应的行政机关承担,今后将不再成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类改企,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也是剥离生产经营职能改企,实行事企分开,事业单位也不再承担生产经营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后,将以承担公益服务职能为主,公益一类基本上是唯一存在的事业单位职能模式。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部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由于承担的工作职能与设立的岗位、分配的编制存在极大的矛盾,尤其是基层事业单位,事多编少,按编制配备的工作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工作职能的需要。基层的编制总量有限,又赶上近些年控编减编,编制只减不增,没有办法根据职能设立足够的岗位,配备足够的编制。编制不增加,事又越来越多,没有办法,只能是超编调人,或者采取混编混岗的方式解决。

超编调人好理解,就是超出编制控制,通过调动等方式增加人员使用。这种方式属于典型的违规使用编制的问题,是各级机构编制部门严查的对象。第二种方式就是“混编混岗”,同样也是违规使用编制。混编混岗,是指在党政机关使用事业编制和事业人员,或者在全额事业单位使用差额事业编制或者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使用的是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同样也在控制之列,只有自收自支编制是地方政府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立、自行供养、自行使用。

因此,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的混编,基本上就是全额和自收自支混用。事业单位改革,随着机构编制的规范运行,自收自支编制将被撤销,不再使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只能使用全额事业编制。原来混用的自收自支编制撤销后,正式职工使用全额编制置换,或者调整到有空缺全额编制的事业单位。地方自行招聘的使用自收自支编制的合同人员,取消自收自支编制后,成为编外人员,实行合同制管理,不再使用任何编制,或者直接下岗分流,领取经济补偿后,自主择业。

如何区分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单位是如何改革的?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分为行政类、生产经营类和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四种类型。其中公益一类简单来讲就是完全承担公益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不仅承担公益服务职能,还承担部分生产经营职能。两者的差别,不仅是其承担的职能不同,其改革的方向也截然不同:公益一类是保留的对象,是改革以后事业单位存在的最主要的形式,不严谨地来讲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形式;公益二类在改革中是必须剥离改革,公益类职能和职能相近的单位进行整合,生产经营类职能改企。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指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者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它有三个特点:一是承担应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益服务或仅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服务;二是不能或者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三是不开展经营活动和收费服务费用,其宗旨、业务范围和服务规范由国家确定。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指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相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同样有三个特点:一是主要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者主要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服务;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一是在确保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提供与主业相关的服务,收益的使用按国家规定执行。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于2020年底前完成,目前行政类改革方案基本已定,在短期内即将完成,生产经营类也陆续正在进行,今明两年,主要进行的就是生产经营类彻底改企,自收自支编制、自定自筹类编制撤销不再使用。同时,公益二类剥离改企,公益服务职能和行政辅助、支持保障职能,配合公益一类综合改革,职能相近的单位不断进行精简整合,实行政事分开、事企分开,通过综合改革达到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编制,优化服务、提质增效的目的。

公益二类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机构改革中转为全额拨款单位,那么退休人员也转为财政负担吗?

退休人员在退休时已经移交社保接管,由社保发放养老金,单位除逢年过节有些许慰问金外,对退休人员不再承担其他义务。因此无论单位怎么改革,实质上与退休无关,更不存在由自收自支转全额的概念。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单位主要存在于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这部分事业单位将在2020年底前全部改企。

关于这点,没有异议。不过,过去受编制总量控制同时不增加财政负担等方面影响,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县区、乡镇一级,也有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设置为自收自支的案例。这类事业单位主体职责是公益服务,同时具备一定的收费或经营职责,但不足以维持整个单位的正常运转,很多时候仍需要财政拨款。出于政事分开、事企分开考虑,这类事业单位在改革中将被剥离收费或经营职责,改为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其在职在编人员随单位改制置换身份,由自收自支转为全额拨款。原退休人员按照老人老办法原则处理,继续领取相应的退休金,不受单位改革影响。退休人员企望通过单位改革提高养老金待遇不太现实。现在机构改革都采取编制和机构限额管理,单位逆向转性和个人逆向调动一样都非常难。因此,事业单位由自收自支一步到位转全额拨款实际上极为少见。

文章TAG:证明公益活动二类公益招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