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长阳黄管屯多少户,房山长阳拆违25.37万平方米

长阳黄管屯多少户,房山长阳拆违25.37万平方米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01:37:27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户户通公路,为什么有的村会修,而有的村却没指标呢?

我是村官阿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明确一点,农村每个村通公路,叫村村通公路。户户通的不叫公路,叫入户道路。阿丽在基层工作,对于村村通公路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那么,为什么有的村会修,而有的村没有指标呢?原因有以下3方面:一、优先修村村通公路的村,一般村情较好。如今的农村,对于交通、人居环境改善的投入力度非常大。

每年当地政府会规划一批项目,如修村村通公路,对于村里矛盾纠纷较少、村干部办事能力强的村庄来说,政府会优先上报修路规划。因为村情好的村,修村村通公路的时候,基本没有村民出来阻拦,即使有,经过村干部的协调,也能得到解决。所以乡镇也愿意优先让这些村先修村村通公路。二、每年修村村通公路的指标有限。对于农村修村村通公路,每年上级部门给的指标有限,比如,今年修两个村,明年再规划3个村,后年再修4个村的村村通公路。

这也是如题主所说,有的村已经修好了,而有的村还没有指标。三、没有修村村通公路的村,最终也会有修路指标,只是晚几年分配指标。村村通公路,是国家的一个系统工程,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村的交通状况。现在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如果没有完成村村通公路,不管是贫困村,还是贫困户都没办法退出的,这是一个硬性的指标。所以如题主所说,没有指标的村,只是晚几年分配指标。

最终肯定要保证每个村都通上村村通公路。同样,如果题主所说的户户通公路,指的是农户的入户道路都要通向公路,这个情况和村村通公路是一样的。也是优先修一些村里的入户道路,以此类推,最后所有村的入户道路都会硬化维修。总结:对于村村通公路、或者村入户道路的修建,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最终,国家要让每个村都通上村村通公路,当然入户道路也是一样的。

东汉末年四川未经历过战乱,为何大家都说蜀汉人口不过百万?

所谓蜀汉人口不过百万应该只是对资料的误读,实际上三国时期蜀汉的人口至少有两三百万以上。所谓蜀汉人口不过百万的由来在裴松之所注的《三国志·后主传》中,他引用了王隐《蜀记》中的数据,说公元263年魏国发动灭蜀之战,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刘禅投降时,蜀汉的人口总数是94万。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由于裴松之所注《三国志》流传很广,是研究三国时期最重要的史料,所以这个数字也是广为流传。

像《三国演义》中就采用了这个数字。但是对于这个数据,历来也颇有争议首先来说,按照这个数字蜀汉人口不过94万,但是却有军队10.2万,官员4万人。差不多6.6个人里就有一个是需要供养的脱产者。这个比例不要说是古代农业社会,即使是现代工业国家,显然也难以承受,因此极不合理。其次,根据永和年间的统计,益州人口大约有700万之多。

从永和年间到蜀汉末年,益州虽然也有战乱发生,比如说巴郡的板楯蛮夷曾经多次叛乱,刘焉、刘璋父子统治益州期间,也多次和益州豪强发生冲突,刘备和刘璋为了争夺益州打了两年的仗,诸葛亮、姜维更是多次北伐。但是相比中原来说,益州还是要太平不少,人口不大可能损耗如此之大,因此这个数字存在很大问题。第三,关于三国时期人口数量,各种史书的记载极为混乱而不合理。

比如说唐代的《通典》记载,在公元280年司马炎灭吴以后,西晋共有人口7672881人。但是《晋书·地理志》则记载,此时西晋在册的人口共有16163863人,两者数字足足差了8490982人之多。所以很多人认为不能光靠《蜀记》上这么一句话,就认为蜀汉只有94万人,这应该只是益州官府在册的人口数。在东汉时期,地方上的豪强士族控制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比如说《三国志》就提到糜竺家产上亿,家中有僮仆上万,而这些人口往往不在官府的户籍之中。此外中国古代一向有农民依附于豪强士族,向官府进行隐瞒,以逃避人头税的情况,所以这就造成了大量的隐户。隐户占总人口的比例有多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各不相同,通常认为是在总人口的20-50%之间。此外蜀汉对于南中采取了比较宽容的统治政策,不留兵不留官,允许地方自治,只是征发一定的兵马钱粮,这样南中的人口数据也极为不可靠。

文章TAG:长阳黄管拆违25.37房山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