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知识 > 长兴清风苑小区在哪里,清风苑小区邮编

长兴清风苑小区在哪里,清风苑小区邮编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11:24:09 编辑:生活知识 手机版

东晋谢安墓为何会在浙江长兴,谢安死时真实年龄多少

据记载,谢安死后,本安葬在南京的梅冈。南陈时,始兴王陈叔陵为安葬母亲彭氏,寻找墓地,看上了谢安墓,做了一件令人令人发指的事,他竟命人挖开了谢安墓,扔了谢安的棺柩,把自己的母亲彭氏葬了进去。  陈叔陵如此暴力,没有什么好结果,在他发谢安冢三年后,因为谋反罪,被诛杀,他母亲的墓地也被陈后主还给了谢家。但谢安没有葬回,他的后人将他葬在了浙江的长兴,墓今天还在。

绍兴上虞东山也有谢安墓,应该只是谢安的衣冠冢。看看我写得的下面这文章,对谢安就有个大致了解。东山再起登东山古古  天下苍生望谢安,  谢安留连水石间。  我登东山千载后,  犹觉草木隔尘寰。  东晋宰相谢安,在他指挥淝水之战前,在绍兴上虞的东山隐居了二十年,干了些啥呢?同王羲之兰亭雅集,将一大批子侄培育成芝兰玉树,辅佐弟弟谢万当官,当然还有好色也赖不掉,携妓而游让诗仙李白都羡慕……01 寂寞东山上虞东山,是谢安韬光养晦的地方,他将最美的20年青春时光,铺陈在东山的水石间。

  东山,位于今天上虞市上浦镇境内,靠曹娥江东侧,驾车从绍兴城区出发,四十多分钟就可到达。  东山的形貌,恰如低调的隐士,不壮观,不突兀,自然造化难以让人产生震撼。但这一方水土自有他的特点,养眼,净心。站在东山之巅,听鸟鸣啾啾,看曹娥江一片雾霭,三两船只缓缓移行,烟波微茫,别一番风味。  谢安与王羲之,他们生前就是好友,在东晋时,谢安的声誉和成就远在羲之之上。

但如今,隔这儿不远的兰亭,因为羲之一篇行草而流芳百世,被踏破了门槛。而东山,确一直寂寞着。难道是历史也不愿意打扰一个安息了的伟大隐士?  我多次去过东山,每次都很少碰到游人,难见人影。山底有一座农庄,也少有人光顾,去吃饭,要预订。上个周末,我和朋友爬东山,饿了,进入农庄,只有老板娘一人在。我们问有没有吃的?老板娘说,没有,连鸡蛋都没有,必须预订。

见我们走得实在累了,老板娘又说,有年糕和青菜,还有一点点肉。  “好啊!我们欢呼起来。”饿了,有年糕吃,很精彩了。老板娘炒了一大锅年糕,我们呼啦呼啦吃得很饱,味道不错。  农庄有一只狗,养了二十多年了,十多年前,我看到过,那时它十分凶猛,看到生人,露出狼一般的牙,叫声雄壮而低沉,让人害怕。如今,他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走路又慢又颤。

狗的寿命一般只有十年,这只狗活了二十多年,相当于人活到了一百五六十岁。可见,东山风水确实不错,连狗都长寿。  东山景区目前正在开发中,山野间还残存着一些石柱、石雕,充满着沧桑。山下建起了门楼,山上建了太傅祠、国庆寺等节点,谢安的墓地也得到了修缮。太傅祠门口有一副对联,出自高僧支盾之口:明月当头,照我一身淡泊;清风两袖,不沾半点尘埃。

这句话,后人送给谢安,很恰当,是他一生的写照。  谢安墓与十多年前,淹在草莽间不同,如今已收拾得整洁庄严。据记载,谢安死后,本安葬在南京的梅冈。南陈时,始兴王陈叔陵为安葬母亲彭氏,寻找墓地,看上了谢安墓,做了一件令人令人发指的事,他竟命人挖开了谢安墓,扔了谢安的棺柩,把自己的母亲彭氏葬了进去。  陈叔陵如此暴力,没有什么好结果,在他发谢安冢三年后,因为谋反罪,被诛杀,他母亲的墓地也被陈后主还给了谢家。

但谢安没有葬回,他的后人将他葬在了浙江的长兴,墓今天还在。由此可以推断,上虞东山的谢安墓,应该只是谢安的衣冠冢。  谢安墓前一方小池,叫始宁泉,是谢安当年隐居时开掘的,水绿如蓝,为这里装点了更多灵气。  听人讲,前几年,在文史界有一批全国泰斗到过此地,在谢安墓齐刷刷跪下。看来,谢安精神还是能折服不少人的。

  我们今天见到的东山,只有一山鸟鸣,一衣带水。谢家当年的辉煌,全在想象里,全在书卷中。02 完美人生绍兴名士中,最具大智慧的,应该算是东晋宰相谢安了。年轻时,他离开丝竹乱耳的秦淮河,来到东山隐居,韬光养晦。他的人生过得十分完美。在谢家兴盛时,他无意仕途而隐居林泉,家族衰落时他傲然携妓东山再起,谈笑间将前秦的百万大军在淝水化为烟云。

而大权在握时,他又激流勇退,将胜利成果拱手让人。这种能耐和境界,难能可贵。走进历史,靠近谢安,最能体验那句话:是真名士自风流!  谢安年轻时,本无庙堂之志,就喜欢游弋山水,于是他在20岁左右的时候,走出繁华喧嚣的乌衣巷,来到了祖辈们曾经居住过的会稽山水之间。  谢安隐居之时,谢家逐步走向衰败,本来如日中天的大家族,因为多种原因,老一辈悍将死的死,伤的伤,贬的贬,年轻的却无资历无声望,全家一下没了顶梁柱,一片长吁短叹。

眼看着大厦将颓,本来无心图富贵的谢安,终于熬不住了,为了重振门庭,他一改不仕初衷,走出东山,到当时炙手可热的权臣桓温府中当了个司马,就是做了桓温的秘书,什么事都帮桓温管管,但是没有实权,这是360年间事,谢安41岁。司马本来是个闲职,但谢安做得很认真,这段经历实际对他很重要,使他既了解了桓温,又增长了才干。

这为他后来扳倒桓温,增添了胜算。  谢安隐居之前,曾被宰相庚冰所逼,有过一个月作官的经历,因此,这次由东山到桓温府,算是再度出仕。于是就叫东山再起了,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谢安再出,在官场一干26年,从小司马做到大宰相,机智挫败了桓温篡位的阴谋,又在淝水创出了战争经典,同时,发挥自己的治国才能,让东晋过了一段平安兴旺的日子。

  有谢安,这是东晋百姓之福。03 教育大师谢安为什么要隐居,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这是谢家的长远之策,也就是炒作,因为谢安越隐居,名气就越大;名气越大,以后出来做官就越顺利。另一种是说谢安厌倦京城的喧嚣与官场的倾轧,走向了田园。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后来谢安是功从身退的,对于名利,只有那种真正淡泊的人,才能拿得起放得下。

  不要以为隐居就是啥事不做,碌碌无为。谢安一生,很自我又很热爱生活,不贪恋权贵却很有担当。因此,他的隐居,并不是消极避世,相反,处世非常地积极,进亦忧退亦忧。  谢安在东山期间,除了游山玩水,一直在做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是教育子侄辈,二是辅佐弟弟谢万做官。这两件事,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教育小孩,为谢家下一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辅佐谢万,则为他自己今后出山做官获得了经验。

  谢安是个很讲究生活质量的人,他在东山建设了豪华舒服的房子,这样,为他们谢安的子女集中到此共同学习提供了场所。谢安有兄弟六人,大哥谢奕,二哥谢据,还有三个弟弟谢万、谢石、谢铁。谢据早死,其他的都在朝做官,公务比较繁忙,教育孩子不太有时间。谢安隐居,刚好担当起了这一任务。从史料上得知,谢家当时由谢安教导的子侄,有名有姓的就有10多个,包括谢康、谢泉、谢靖、谢玄、谢道韫、谢朗、谢允、谢瑶、谢琰、谢韶、谢汪、谢邈、谢冲等人,其他名不见经传的晚辈肯定更多。

  教育孩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当时不象现在有这么多高校,当时培育子女,主要靠自我教育。谢家有谢安这么一位满腹经纶而又见多识广的人来教导,后辈的素质自然就提升很快,芝兰玉树满门庭,也就不足为奇了。  谢安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大家,喜欢以自己的行动作表率来教育孩子。他的教育思想简单地概括起来,给人印象最深的,主要有这么几条:家长要以身作则,要鼓励小孩志存高远,行动处事要有男儿气概,要学会尊重别人。

  谢安第一条经验是:行不言之教。  我们现在很多家长,自己一边打着麻将或者玩着游戏,一边却对孩子大声嚷嚷:快点看书,快点做作业。这样的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谢安不这样,他认为言传不如身教。有一天,谢安的老婆刘氏在教育小孩子,孩子们估计比较调皮,任凭她喊破了喉咙也不听,而谢安呢,却在一旁不声不响。

刘夫人很生气,就冲着谢安发泄:怎么从来不见你教育孩子?谢安说:我不喜欢用嘴来说大道理,我总是用我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小孩子。  学富五车,多才多艺又胸襟阔大,谢安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谢安之后,谢家人才辈出,谢安这个标兵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谢安第二条教育经验:育慷慨儿女。  果断勇敢不做作,韬光养晦有内涵,这是谢安对子侄们的要求。

谢奕的儿子谢玄是个代表作。  富家子弟,多喜斗鸡走马,因此,难出盖世英雄。谢玄小时候,也是个实足的花花公子哥,当时很多富家男子都喜欢涂脂抹粉穿金戴玉佩香囊,以“娘气”为潮。谢玄不免此俗,喜欢穿个花花衣服,佩个紫罗香囊,招摇过市。那时的谢玄,年纪已经不小。谢安对他这种行为,很是看不怪,但又不好明说,怕伤他自尊。

于是想出一计,设一赌局,赌注就是谢玄的香囊。  把香囊赢到手,谢安随手把它扔到了火里。好鼓不要重槌,谢玄马上明白了叔叔的用意,从此改了这娇气。当时很多权贵子弟只能清谈,上了战场就一无是处,就是因为这贵族娇气太盛之故。谢玄后来在战场上枭勇异常,意气纵横,还得归功谢安及时除了他的娇态。  谢安隐居时,谢家的势力相比桓家、王家而言,只能算是小儿科,无法与之抗衡。

所以,谢安对自己家族的发展问题很是担忧。这个时候,谢家需要的是悄悄地锤炼,丰满羽翼。  有一天,谢安问子侄们:你们和我有什么相干,我为什么希望你们个个都有出息呢?谢玄回答得最让谢安满意:就好像芝兰玉树,总希望它们长在自己家的庭院里。谢安通过这样的引导,教育子侄们要韬光养晦,提升自己个人魅力,像玉树一样潇洒,如幽兰一般芬芳,让人服,让人爱,让人归顺。

  谢安主政后,跟他最有利害冲突的桓家,却显示出了大家和好的局面,特别是桓冲,更是对谢安很佩服,心悦诚服地与谢安合作,共卫晋室,这虽然跟双方实力变化有关系,不能不说是谢安个人魅力的影响。  谢安教育的第二个代表作,是谢道韫,她是谢玄的姐姐,历史上少见的才女。她的丈夫是王凝之,王羲之家里的二公子。  谢道韫从小聪颖多才,很为谢安看重。

一次,谢安在给子侄们讲课,大雪骤下。谢安出了个现场考题,要子侄们回答。他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侄子谢郎抢先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说:未若柳絮随风起。谢道韫的回答,生动形象,谢安大为赞赏。  谢安教导孩子博览群书,有一天读《诗经》,他问大家:你们认为《诗经》中哪一句最好呀?谢玄回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玄说的是《诗经》中的名句,写个体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很忧伤,打动人心。谢道韫回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咏怀,以慰其心。”谢道韫说的是《诗经》中一首说理成分较浓的诗,诗中讲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写文章歌颂当时重臣仲山甫的事情,诗中塑造了忧心国事的名臣形象,具有象清风那样化养万物的品德,代表着春秋时代的政治理想。

谢道韫小小年纪竟能对此认同,谢安很惊讶,因此称赞她“雅人深致”,境界很高。谢安最后也说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诗经》中以“訏谟定命,远犹辰告”为最佳。这句话意思是把宏伟的规划审查制定,把远大的谋略宣告于众。谢安做了宰相后,确实是这么行事的。由此可见,谢道韫最理解谢安的想法,也最像谢安的风格,可惜她是个女儿身,在那个时代,没有纵横江湖的机会。

  这样一个才女,心性高得很,要找一个匹配的郎君真是不易。  王凝之,名门之后,会稽内史,名位其实也都不差了,但谢道韫还是看不上,《世说新语》上有她的一段故事,生动得很。说谢道韫从王府回到娘家,怏怏不乐。谢安见之,问:凝之是王羲之的儿子,青年才俊,嫁给他何以不快如此?谢道韫说:你看我们谢家,叔辈中有阿大、中郎这样的英雄人物,兄弟辈中有“封胡羯末”这样的风流才子,王郎与之相比,天上地下啊,怎么会有像他这样的男人!谢道韫说的“阿大”指谢安,“中郎”指手握重兵的谢万,“封胡羯末”分别指谢韶、谢朗、谢玄和谢川,都是当时的风流人物。

  你看,才女生怨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谢道韫嫁到王家后,发生了一个为小叔子王献之解围的故事。有一次,王府高朋满座,王献之与众人清谈对峙,献之不敌。谢道韫叫丫环递上一张小纸条:“欲为小郎解围”。王献之暗暗称奇,叫人垂下一方青绫,谢道韫在幕后与众人侃侃而谈,不久,将众高手驳得理屈词穷。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贤媛》中,称赞谢道韫神情爽朗,有林下风气,成语“林下风韵”就是这么来的,形容女子才华胜须眉,有闲雅飘逸风采,全无脂粉气。

  王凝之也并不是那种扶不起的阿斗人物,史载,王凝之禀性忠厚,行止大方,才华也不差,草书隶书都是一把好手。但他有书呆子的迂腐气,笃信五斗米教,失了几分男儿慷慨风流气。他在会稽内史任上时,海盗孙恩来侵,王凝之竟然不加设防,在家祈祷神兵相助,结果贼兵长驱直入,王凝之一家均被杀害,真是死得糊涂。这个孙恩,其实是五斗米教的领导,试想想,王凝之纵使请来了天兵天将,这天兵天将该先帮谁呢?从这一点上,可以知道,谢道韫埋怨王凝之,还是有道理的。

  谢道韫的名门豪气,在这次事故中也是体现出来的,她临危不惧,带着家丁和众婢执刀仗剑,突围出城,当然,也是寡不敌众,结果被包围,当时她手里抱着个小孩,孙恩欲杀之。谢道韫厉言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这个小孩是外孙刘涛,你一定要杀他,就先杀了我。这个孙恩,还盗亦有道,被谢道韫给折服了,不仅没有杀谢道韫,还叫人护送他回家。

谢道韫大难不死,但以后的日子过得也不是很愉快,一直寡居至死。不过,虽然是寡居,她绝不苟活,依然保持着高风亮节。后来的会稽太守刘柳,还慕名去拜访她,对这个高贵的老太太钦佩不已。  谢安第三条教育经验:要尊重别人。  《世说新语》上记载了谢安一个实施德教的故事。  谢安的二哥谢据,小时曾经跑到房顶上去熏老鼠,这事不合常理,老遭人耻笑。

谢据死得早,他的儿子谢朗,不知道父亲做过这样的事,听别人说只有傻子才这样干,于是就一起跟着嘲笑。这样的场合经历了多次。   这个事情颇有点寓言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不尊重别人,笑来笑去,就有可能笑自己。谢朗就是这样。  谢安当然听不下去了,他得制止这事。于是趁和谢朗聊天的时候,谢安说“有些人拿这件事诋毁你爸爸,还说是我和他一块儿干的。

“  谢安把自己扯进去,一是想让谢朗明白,这事是他父亲干的,不要再随着别人嘲笑自己的父亲了。二是想让谢朗觉得,这事也没什么好笑的,就是聪明如谢安,也会干这种事,只不过是儿时的玩乐而已,跟傻不傻无关。  谢朗听了谢安的话,羞愧懊恼得很,躲在屋内一个月没出门。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尊重别人,不可学市井小儿,随便取笑别人。

刘义庆在写《世说新语》时,对谢安这种方式大为赞赏,说谢安假托事情是自己干的,以此来启发诱导谢朗,是真正的以德化人,煞费苦心。04 扶持兄弟谢安的大弟弟谢万,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超级活宝,人们常说扶不起的稀泥巴,谢万就有这个味。很奇怪,谢安却格外宠这个弟弟,两兄弟感情非同寻常。谢安隐居时期,有很多功夫就是花在谢万身上。

  谢万这个人很特别,大家不把他当什么人物,但他自己却很把自己当人物。当然,自己把自己当人物,也是需要理由的。虽然气度不如谢安,谢万还是蛮有才的,传说中文章比谢安写得好,嘴上功夫很强,喜欢炫耀。  谢万这样的性格,自有他的可爱之处。  有人曾送了一件贵重的皮大衣给谢安,谢万盯上了。对哥哥说,这天好冷呢。

谢安当然知道他心里的小九九,就说,你冷啊,那我送你三十斤绵,拿去御寒吧。谢万只好怏然离开。  老哥的皮衣没弄到,谢万后来弄了件派头更大的“鹤氅”,这是用鸟类羽毛制成的服饰,华贵无比。他作司马昱从事中郎时,就是穿着这样的“鸟服”,与司马昱一聊一整天。  谢万的老丈人是扬州刺史王述,一天,他径直来到扬州府,跟老丈人说:人家说你傻,你还真傻。

王述的回答也出人意料:是有这种说法,主要是因为我大器晚成造成的。这对翁婿,真是强啊,这个时代的名士言行,我们真不能用现在的习惯来评说。  谢万比谢安小两岁,20多岁开始做官,356年,出任吴兴太守。太守是一地长官啊,马虎不得。谢安于是经常去管束谢万,细到了每天早上去喊谢万爬起来办公。  357年,谢安的堂哥豫州刺史谢尚猝死任上,大哥吏部尚书谢奕顶职。

板凳还没坐热,第二年,谢奕又殉职了,于是轮到了谢万。  谢万才不堪用,他发发议论吹吹牛皮显显名士派头还可以,或者做做地方小官敷衍敷衍,也不会造成什么大危害。但要他去边关握重兵,就很危险了。这一点,谢安的老朋友王羲之看得很清楚。他写信给桓温,明确表示反对任用谢万到前线领兵。当然,反对无效。  谢安总是担心谢万出事,越是担心越是会发生。

谢万这个大头鬼,不生出点事端誓不罢休,最终如王羲之所料,谢万栽了。  359年,谢万奉命与东晋大将郗昙兵分两路,北伐前燕。  秉性难移。谢万在北伐途中,依然自矜傲人,长啸徐行,把打仗弄得像带领家丁游玩似的,从来不知道收买人心。  将士每天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却还得不到尊重,谢万凭什么稳军心啊。谢安随谢万出征,心里很着急,劝谢万说:你是个主帅,要多请手下吃吃饭,说说好听的话,让大家心悦诚服跟着你。

  谢万觉得谢安说得有道理,很爽快地答应了,立即传令将士宴饮。大家到齐了,谢万开始说鼓励士气的话。但是,因为说话放纵惯了,嘴里已经吐不出象牙来。他手拿平时赏玩的玉如意,指划着满席将士,开讲了:你们都是我手下很牛叉的兵……  将士们本以为谢万会表扬他们是得力干将,谁知这老兄吐出个“兵”字来,让他们听了很不爽。

因为在晋朝,兵是很低下的职业,是贱民。谢万一口一个兵,不仅没有抚慰好军心,反而引来将领们的忌恨。  为消除军中的不满情绪,谢安私下登门,一一拜访军中将领,要他们宽容谢万的无礼和任性。  后来,主将郗昙因为生病,下令撤军。只会夸夸其谈的谢万,以为郗昙败下阵来,不管青红皂白,就稀里糊涂下令后退。结果部队一哄而散。

谢万在寿春不战而败,狼狈回朝。  部队败退时,心有怨恨的将士本想趁机把谢万这个草包领导结果了。幸亏谢安察觉,为谢万求情,说:此次败了,他也就自己断送前途了,让他去当个隐士吧。  将士们看在谢安的分上,才没让谢万的脑袋搬家。  很搞笑的是,谢万仓皇败退时,还要摆架子,不忘寻找他的玉马镫。谢安再怎么宠他,也熬不住了,说:情况已经这样了,还需要这么讲究吗?  谢万兵败, 15000名士卒化为烟云,东晋不少领地被燕军夺去。

盯了豫州多年的桓温等来了机会,立即毫不客气地上了一份奏书,谢万被贬为庶民。  豫州是谢家经营了十几年的老本营,随着谢万被黜,谢家就有了一种被端了老窝的味道,一下空了。谢安本来小心翼翼地辅助谢万,想让谢万把风雨飘摇中的谢家撑起来,谁知还是大江东去。  此事后,谢万回乡,一蹶不振。后来朝廷准备再启用他,他却一高兴就死了。

此时,谢安已出山两年。  谢安后来做宰相时,国丧期间都不废妓乐。谢万死了,谢安很伤心,居然十年不听音乐,兄弟情深,真是难得,也足见谢安强大的自控力。  05 流连山水  谢安隐居时,并非遗世独立,跟外界接触不少,他只是在选择一种逍遥的生活而已。  谢安热衷清谈,甚至常常到京城去,与好友们谈空说有夜不眠。

他因此认识了一大帮朋友,许询、王羲之、司马昱、桓温、殷浩、孙盛、支道林等人,都混得很熟。这些人要么是朝中权贵,要么是民间高人,一个个都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谢安同他们交往,扩大了自己的影响,通晓了各类信息,不仅没有因为隐居而显得OUT ,相反,获得了很多内部消息,当时那些错综复杂的形势都稔熟于胸。  谢安参加的这些清谈活动,最有名的就是兰亭雅集。

  在今天绍兴市郊的西南角,偎着一处叫兰亭的小景点,静静地,修竹掩映,绿水环绕,极为精致,内有鹅池碑亭、曲水流觞、御碑亭、王右军祠等看点。兰,即兰花,这缕幽香缘于春秋时越王勾践,相传他植兰于此。亭,即驿亭,汉代在此建亭,让来往车马客商歇脚。  书香墨影处,兰亭最风流。  让这里声名鹊起的,是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那一场由王羲之发起的聚会。

才华横溢的名士们,把对生命的体验推向巅峰,从此墨香永存,灿烂不灭。高雅与淡然,在这里放射出恒久的魅力。直到现在,绍兴每年都要在这一天举办兰亭书法节,期间,名家汇集,泼墨挥毫,流觞赋诗,成一时之盛。  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了包括谢安、谢万、孙绰、徐丰之、孙统、王彬之、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袁峤之、郗昙等在内的好友亲朋共42人,在兰亭庆上巳节,春游戏水,饮酒赋诗,放松心情,畅谈人生哲理,祈求平安吉祥。

他们当时玩的游戏叫“曲水流觞”。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沿着弯弯曲曲的小溪,大家依次而坐,置酒杯于溪中,随水流淌。杯子在谁面前停滞了,谁就得即兴作诗,作不出来就罚酒三大杯。  谢安在这次活动中,写了两首诗:  一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  契兹言执,寄傲林丘。  森森连岭,茫茫原畴。  迥霄垂雾,凝泉散流。

  二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  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  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  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第一首诗写自然的浓郁,连绵山脉、茫茫原野、远空垂雾、静谧泉水,都是谢安所喜爱的,寄寓着他愉悦的心灵。  第二首诗写相聚的快乐,大家喝酒清谈,率性敞怀,不知今夕何夕。  谢安深谙庄子“齐万物”的思想,在他看来,长寿彭祖和夭折孩子,没什么区别,顺其自然而已。

谢安将这种思想引导自己的人生,就达到了“出处同归”的境界,有了这境界,在大自然中游弋和在朝中为官就是一个道理了。这个听起来就很玄,要做到就更不容易了。  谢安死后,桓温的儿子桓玄问谢道韫:谢太傅高卧东山二十年,后为何又出山了呢?谢道韫回答:对我亡叔来说,出山和不出山,没有什么区别。一语中的,历史上真正理解谢安的,不能不说是才女谢道韫啊。

  兰亭聚会活动结束时,共得诗37首,作为活动主持人,王羲之带着醉意,乘兴挥就《兰亭集序》,书法飘逸,文采斐然,遂成千古绝唱。  读谢安的诗和王羲之的序,会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两人在看待生死问题上,意见是不一致甚至可说是对立的。谢安说“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王羲之则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两人相佐的故事,还有一个:  王羲之与谢安共登冶城。谢安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王羲之对谢安说:古时大禹勤于国家大事,手脚都长了胼胝;周文王宵衣旰食,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四面战乱频繁,需要大家团结起来,人人为国家出力。可是,很多人天天只管谈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荒废政务,真是不应该啊。

  谢安回答:秦任商鞅,那么努力地工作,可是经历两代就完蛋了,难道也是清谈招来祸害吗?  这对朋友意见的相佐,在于他们生活家族传统不一样。虽然都是大族和名士,王家以积极进取的儒学为主,而在谢家,则是纵情放达的老庄之学占了上风。所以,王氏家族的人在官场上的追求主动性较强,而谢家,像谢安,完全是顺时势被动做官而已。

  因为王羲之是个很务实的人,所以也有不少人对兰亭会提出质疑:兰亭相聚难道就只是这么一场喝酒吟诗的集会吗?这风雅故事的背后,还有不被人知的历史真实么?学者吴大新前几年抛出一个观点:兰亭会是王羲之主持的一场政治、军事秘密会议,绝世书法掩盖了历史真实。  吴大新搜集了大量史料,汇成一本《红月亮》,重新解读兰亭序。

他认为,参加兰亭聚会的42人中,有22人在军中供职,而且有一小半的人在聚会中没有写诗,那么,这些人千里迢迢赶来,就只为雅集助助兴吗,情理上就讲不过去,所以,这次活动绝非简单的文人名士聚会,应该是一次协商北伐战略的军事会议。  按照吴大新观点,那么,曲水流觞,只是与会者在商谈正事之余,开展的即兴文艺表演而已。

个人以为,这种观点很有价值,解开了兰亭会不少迷团。  千年兰亭,故事很多,附会也很多,恰如乾隆那句话:聚讼千秋不易评。谢安的风流故事还有。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李白的第一偶像就是谢安。仅为谢安而作的诗歌,就有十多首,对他的隐居、出仕和功成身退,吟咏不已。李白这么一个狂人,也对谢安五体投地,关键还是谢安的政治才能和生活态度折服了他。

  李白上面这首诗,写到了谢安隐居东山时一个故事。  有一次,谢安和孙绰、王羲之等人坐了小船去海上游玩。天气变幻无常,大家正吟诗作赋,欣赏海天一色时,台风突然,海浪刹时翻滚起来。同船的人害怕了,惊慌失措,提议回去。  只有谢安,稳坐船头,依然吟啸自若,无比镇定。船夫见谢安还兴致勃勃,就继续向前划去。不久,风越发大了,浪也猛起来,众人都大声叫嚷,坐立不安。

谢安见众人如此,徐徐说道:“如果这样惊慌,乱跳乱窜,把船弄翻了,就真回不去了。” 大家安静了下来,船夫掉头,平安而返。  这件事,让王羲之等人自愧不如,深服于谢安的器量。他跟大名士刘惔说:安石的有镇服朝廷内外的气度啊,我们应该一道推举他。”刘惔回答说:“是啊,如果他真的不想出山,咱们就该集天下的名士一起来推举他。

”  我们生活之中,很多危险,都是慌乱之中造成的人祸,比如踩踏。其实,只要镇静,见机行事,很多灾难是可以避免的。战争更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淝水之战前夕,谢安的镇定,哪怕是假装的,意义也是非同寻常。06 名士风流谢安好色是赖不掉的。  在古时,士大夫蓄妓很寻常,谢安的东山妓很有名。不过,不要误会,东山妓只是歌女,跟我们今天的格调,有比较大的区别。

谢安很喜欢音乐,相当于家里建了一支私人乐队。当然,毕竟是私养的,总是带着暧昧的影子。  唐朝的李白,精力很旺盛,走到哪都离不开女人。“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这样的诗句,表示他对谢安携妓而游的潇洒,很是羡慕。  晋朝是个放纵的时代,说起蓄妓,我们不能省略一个叫绿珠的人,通过她的故事,也许就能体验到那段历史风尘中的泪光与叹息。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说绿珠,先看杜牧的《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杜牧的忧伤与生俱来,总是深入骨髓。他咏叹的这位如花飘落的跳楼者,就是歌妓绿珠。  金谷园是石崇的别墅,在当年的洛阳城里最豪华。石崇是个暴发户,他做荆州刺史时,用强盗手段聚敛了巨量钱财,钱多了烧包,做了很多离谱的事。

  石崇在金谷园养了很多姬妾,有名的“肉屏风”、“肉痰盂”就是他制造。美女脱光了衣服做人墙,吐痰要吐在女孩子的嘴里,喜欢搞这种变态消费的石崇,能有多高的境界呢。他最暴虐的还是“杀妓侑酒”:客人来了,要美女劝酒,客人不喝,就把美女杀掉。 一次,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去石崇家做客。王导虽然平素滴酒不沾,但不忍看石崇杀人,当美女劝酒时,就勉强饮下。

王敦却扛着,硬是不喝。石崇就连杀了三个美人,王敦还是不喝。王导责备王敦,王敦说:他杀他的人,关我们什么事。  那个时代,是男人的世界。作为姬妾,生命权都不由自己掌握。  再回到绿珠。她是石崇用三斛真珠换取的,藏在金谷园,很是怜爱。绿珠是个秀外惠中的绝色美人,很有才华。能让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徒都如此依恋,她的独特,也许我们怎么想都不为过。

  八王之乱时,有一段时间是赵王司马伦当权,他的手下人孙秀看上了绿珠。这个时候的石崇,已经失势,属于他的历史舞台已经被人拆散。孙秀想以权压人,把绿珠要过来,石崇不肯,这一点为他卑鄙的人生增添了一点点亮色。小人得志,此时的孙秀,是容不得石崇不肯的,就随便找了个理由,逮捕了石崇。石崇是明白的,来索他命的人,不仅要他的绿珠,更要他的家产,他是必死无疑的,可惜,他醒悟得太晚。

  他临死前对绿珠说:我这是为你而死啊。绿珠说,那让我先你而去吧。言罢,从辉煌高耸的楼阁上纵身而下,在地上开成一朵花。这个平民家的女子,在她坠落的瞬间,灵魂定格在一个历史的高度。  这个貌似殉情的故事,我没有读出多少爱情的美丽来。我更愿相信,绿珠之死,只是一位倾城的佳人,见多了丑恶后,对那个灰色世界的绝望而已。

  看了绿珠,再看谢安的女人。在东山,谢安与歌妓们在山水间,春花秋月,热闹地生活着。男人在悠然地等待,女人却先一步熬不住了。传说中的李妓,见谢安沉溺于脂粉山水间,不思进取,于是以死劝诫谢安。剑影处,血花溅成莲花,谢安心痛了,也醒悟了。  李妓当然只是传说,真正推动谢安荷尔蒙暴发的,是谢家大厦将颓的危局。

文章TAG:长兴清风苑小区在哪里清风苑小区邮编长兴清风小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