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知识 > 招行大众版打不开,金蝶KIS标准版直接打不开了。怎么解决啊?

招行大众版打不开,金蝶KIS标准版直接打不开了。怎么解决啊?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9:01:10 编辑:生活常识 手机版

1,金蝶KIS标准版直接打不开了。怎么解决啊?

要在帐套管理里面把你备份的帐套恢复出来才可以用。

金蝶kis服务器未启动?

招行大众版打不开,金蝶KIS标准版直接打不开了怎么解决啊

2,招商银行个人银行大众版怎么打不开

您打开大众版登录界面,如果页面上方有出现横条,提示“此网站需要运行以下加载项………”,请点击安装控件,然后关闭所有操作界面重新打开再试。

招行大众版打不开,金蝶KIS标准版直接打不开了怎么解决啊

3,招行个人银行大众版怎么登录

个人银行大众版无需单独开通,您可以打开大众版:网页链接,输入一网通用户账号、一卡通、信用卡、存折账号,输入相应的密码来登录。

大众版不下载,从招行网站右面个人网银大众版进入就可以,但专业版 就需要下载了。大众版只能查询、交费,不能办理转帐业务。专业版都可以了。

招行大众版打不开,金蝶KIS标准版直接打不开了怎么解决啊

4,为什么《招商银行大众版》进不去?

招商银行大众版进不去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没有下载安装网上银行安全控件;下载并安装安全控件即可解决。

二、如果不是IE浏览器,请换回到IE内核浏览器上再进行操作试试。

三、打开大众版提示该页无法显示;请打开任意一个网页,选择IE菜单栏“工具”按以下方式操作:
1、internet选项-常规-删除文件-选择“删除所有脱机内容”;
2、internet选项-连接-局域网设置-去掉所有打勾的服务;
3、internet选项-“高级”,查看“使用SSL 2.0 ”、“使用SSL 3.0”是否打勾,若没有请勾上,同时把“使用 TLS 1.0”前面的勾去掉,确定后再重启IE试一下。

5,问题事件名称:appcrash 每次链接打开招行网银大众版时就出现问题 - ...

您好,建议您下载一个世界之窗浏览器试下。 也可以修复ie浏览器试下:请您打开任意一个网页,选择IE菜单栏“工具”按以下方式操作:1:工具-internet选项-常规-删除文件-选择“删除所有脱机内容”;2:工具-internet选项-连接-局域网设置-去掉所有打勾的服务;3:工具-internet选项-高级-点击“还原默认设置”(还原高级设置)。操作完成后再试试。

你为什么会发光?因为仗着我喜欢你吖!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招商银行大众版打不开

您好,以下是测试网页,请复制以下网页:https://pbsz.ebank.cmbchina.com/CmbBank_GenShell/UI/GenShellPC/Login/Login.aspx 用IE浏览器打开,再看一下打开的网页中,网址下方有没有看到“此网站需要运行以下加载项:……”这个提示栏?有的话,请您选择“运行”。【对于使用IE7及以上的用户,也可以使用重置功能将IE恢复为初始状态(方法:工具——Internet选择——高级——重置)。然后关闭打开的所有网页,重新登陆大众版,在网页上面运行加载项】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建议您可以咨询“在线客服”https://forum.cmbchina.com/cmu/icslogin.aspx?from=B&logincmu=0。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7,招商银行手机客户端登不上去

您好,如果您还没有设置、忘记查询密码或查询密码错误次数超限,都可以进入我行主页www.cmbchina.com 点击右侧“个人银行大众版”,在“一卡通”登录界面点击“忘记密码”,输入您的取款密码重置查询密码。如您有专业版,且已经关联该卡,也可以登录专业版选择“账户管理”“密码管理”“查询密码重置”根据提示操作。   如您还有疑问,请打开招行主页www.cmbchina.com点击右上角“在线客服”进入咨询。

您好,若您不能登录手机银行客户端,烦请提供错误提示内容或截图,欢迎登录“在线客服”咨询(网址:https://forum.cmbchina.com/cmu/icslogin.aspx?from=b&logincmu=0 ),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感谢您对招商银行的关注与支持!

1、网络连接的有问题,重启手机检查下网络。 2、检查登录密码输入错误达到上限。 3、招行官网表述,招行手机银行采用的SSL协议进行加解密。 4、招行手机银行还开设有登录IP变动检测、转账额度自主设置等安全措施防护。

8,招商银行信用卡申请技巧,你Get到没有!_

招行信用卡在所有商业银行中,算是比较容易申请的。申请招行信用卡,也有一些申请技巧可以参考。

一、选卡

学生族可以申请招行英雄联盟信用卡,一般的白领上班族可以申请招行YOUNG卡,公务员或更高职位的管理人员,可以申请无限卡后白金卡。如果是第一次申请招行的信用卡,卡姐推荐申请那张YOUNG卡。

二、申卡资料填写

在网上填写申请资料,如实填写,填写完后,可以用手机拍照留存。以防银行电话回访,不记得所填资料的内容。

1、单位地址、固定电话。如实填写,没有固定电话的,可以填写一个亲朋好友的固定电话,银行一般不会打这个固定电话。

2、年收入。如果想额度下来以后高一点,可以在年收入一栏略微填高一些,但要跟自己的经济状况相匹配。

三、提额

招行的提额可以先在微信上做提额申请,一般用卡6个月后,可以百分之百提额成功,且固定额度立即到账。

四、用卡

申请成功以后,可以下载招行掌上生活app,日常的吃喝玩购,都在这个app里有优惠。

9,为什么从百度文库上下载下来的doc文档打不开?

你好,文库下载后打不开有以下几种原因 1. 下载文库文档的方法不正确。应该是点击下载按钮启用网页下载工具下载文库文档,而不是用迅雷等下载工具下载哦 2. 电脑上没有安装适合打开文档的软件。如,文库文档是doc格式,你电脑上应该有word2003或word2007、word2010 3. 电脑上安装的软件版本低,而下载的文档版本高,也会造成打不开文库文档的结果。如电脑上安装的是word2003 ,而文库的文档是word2007或2010格式。 -------------------------------------------------------------------------------------------- 在您下载文档时,若您的电脑上已安装了迅雷、快车等下载软件,则有可能导致下载失败。所下载下来的文件是一个网页,error.html,而不是想要下载的文档附件。 目前,百度还没有解决该问题。 您可以通过自己的简单设置来进行解决,禁用这些下载软件的默认下载功能,这样您就可以正常下载文档了。 操作示意如下: 第一步:选择下载软件迅雷、快车的“设置”或“配置”操作; 第二步:找到“监视浏览器”和“检查迅雷(或快车)是否是IE默认的下载工具”,取消这两项的勾选; 第三步:点击“确定”就可以了。 ------------------------------------------------------------------- 希望对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O(∩_∩)O谢谢 ----【百度知道的】团队真诚为你解答

10,招商银行网上银行个人专业版与大众版的区别

招行的网上银行分为“个人银行大众版”和“个人银行专业版”: ①大众版无需开通,也无需办理ukey,可直接用一卡通卡号和查询密码登录使用。不过它的默认功能仅限于办理账户查询,密码修改,定活互转等其他一些不涉及资金出账交易的服务。涉及资金出账交易的服务则需要另外开通(比如转账汇款、网上支付等)。 ②专业版具备大众版的各项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增加了转账计划、批量转账汇款、境外汇款等服务,安全性比大众版更高,需要本人带上身份证及一卡通去柜台申请(申请后会拿到一个UKEY)。【通过专业版可以自行关闭大众版的登录及支付权限,如未关闭权限,则专业版与大众版可以同时正常使用。】

网上个人银行专业版 在招行柜台申请“网上个人银行专业版”功能后,通过网上银行办理个人账务查询、转账、汇款、网上支付、外汇买卖等业务。 网上个人银行大众版 凭招行一卡通即可直接通过网上个人银行(大众版)办理如下个人银行业务:查询账户余额和交易、卡内转账、修改密码等,另外客户还可以通过其申请网上支付卡、自助充值和缴费、投资国债、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等。 楼上回答的前2个问题都对,第3个问题错了,大众版不能向外付款。

您好,招商银行网上银行不年费,如果您向外地汇款,大众版和专业版手续费一致,专业版包含了大众版所有的业务,并且增加了转帐汇款的实时到帐功能。在各项业务中专业版可操作额度较大。同时两者的安全机制不同:“大众版”充分利用了浏览器本身的安全机制,而“专业版” 采取了X.509标准数字证书体系,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如有其他疑问您可致电95555进入人工咨询,或登录在线客服详细咨询相关事宜:https://forum.cmbchina.com/cmu/icslogin.aspx?from=B&logincmu=0 ,非常感谢您对我行的关注与支持!

:“个人银行专业版”是“大众版”的扩展和完善。与“大众版”相比,有以下区别:(1)业务内容不同:“专业版”在“大众版”账务查询、修改密码、卡内定活互转、同身份证帐户互转、专户互转、小额网上支付等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同城转账、异地汇款、大额网上支付等功能,并将随着业务发展不断丰富。(2)安全机制不同:“大众版”充分利用了浏览器本身的安全机制,而“专业版” 采取了x.509标准数字证书体系,具有更高的安全性。(3)使用方法不同:“大众版”无需下载任何软件,只需一台联网电脑,就可以使用该项功能,在浏览器界面操作。“专业版”则需要下载客户端软件,操作时自动打开“专业版”窗口,且只能在安装个人证书的电脑上使用

你好 大众版就是在网页上直接输卡号密码进入网上银行。 专业版就是开户之后,给你一个类似U盘的网盾,然后从网上下载专业版的软件。然后付账的时候只有插上U盾才能打开软件进入网上银行。这样相对大众版来说安全一点。 当然办专业版要花钱的,我记得是60,不过现在花的这60好像两个月内回归还到你的卡上。 总体来说还是专业版好。

招商银行网上银行个人专业版与大众版的区别 专业版有证书,安全,大众版无证书,不太安全 招商银行网上银行是否需要收费?个人专业版的年费是多少? 不需要。没有年费,专业版可以不买移动证书,使用文件证书,不用花钱 如果向外地汇款,个人专业版与大众版的手续费一样吗? 一样的。

11,北汽换电模式对大众开放,是突破还是冒险?_

编者按:本周转自极客汽车(公众号:GeekCar),作者:bernice,36氪经授权转载。

当我们不再满足于一两个小时的快充时,还有怎样更快的能源补给模式?答案就是「换电模式」。

7 月 5 日,北汽新能源正式发布了面向私人市场的「车电价值分离」商业模式,还推出了适用于这个项目的车型 EU 快换版。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购买整车后,电池产权将由电池管理公司回购,消费者以租赁方式获得电池使用权,租赁价格由里程决定。

这款车不包括电池售价为 7.98 万元,消费者享受 0 首付购车金融政策,以及 3 年内 5 折换购保障,目前北京有 10 处经销商。电池组为 45kWh( 介于 EU260 的 41.4kWh 和最新款 EU400 的 54.4kWh 之间),续航里程 300km,电池月租金 458 元,消费者可根据需要,从 1200-3000 公里的三个级别选择不同的里程套餐。

每月行驶 1200 公里以内,套餐费用为 432 元,折合每公里 0.36 元;每月行驶 1800 公里以内,套餐费用为 630 元,折合每公里 0.35 元;每月行驶 3000 公里以内,套餐费用为 1020 元,折合每公里 0.34 元。如果超过规定里程,每公里按 0.45 元计算。 因此每个月的费用为 890 元、1088 元、1478 元。

这里我们和蔚来做一个对比,蔚来也有自己的车电分离模式,不过本质上他不是电池租用,而是一种购车金融方案,购车时直降 10 万,全款支付车身费用,然后接下来的 6 年半里每月交 1028 元来支付电池费用,这个金融方案与整车贷款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此外它的「能量无忧」服务无里程限制,服务包括使用换电站、移动充电车、专属桩安装和一键加电,年费 10800 元,月费 980 元,每月可以使用 15 次换电服务。

这不是北汽新能源在换电模式上的首次尝试,此前北汽新能源已经在四个城市超过 6000 辆换电出租车上试运营,累计运营里程近 8 亿公里,单车最长行驶里程 50 万公里,累计更换电池 65 万次。目前计划建设 116 座充电站,北京开放运营换电站 34 座,上海建设运营 2 座,厦门建设运营 7 座,广州建设运营 5 座,兰州建设运营 2 座。其中在北京计划建站 100 座,年底将再开放 24 座,总共 58 座。

如果这些换电站都能成功运营,北汽新能源将成为全国甚至是全球最大的对公换电供应商。

北汽新能源表示部署一座换电站只需 4 小时,设备占地面积为 67.5㎡,不足 5 个车位,每日最高能够服务私家车 300 辆。此外在技术层面,北汽新能源联合奥动新能源的换电模式拥有 300 多项技术专利,其中包括快换连接系统、底盘换电系统、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快换电池箱、换电网络运营管理等多项核心技术。 同时北汽新能源换电站还面向全行业开放共享,向全社会招商。

换电模式的优势在于换电速度快,电池易于统一管理和养护。北汽新能源车辆进站之后,2 分 46 秒即可完成换电,这样的便利性可以满足家里没有车位无法安装充电桩的消费者。电池回收后,会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进行慢充,这样对电池的损耗相对较小。此外电池寿命耗尽,还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北汽新能源还推出了名为「擎天柱计划」的一系列服务体系,其中包括充电、储电、换电、电池梯次利用、二手车回收与交易。到 2022 年,计划在全国覆盖超过 50 个城市,建成 3000 座光储换电站,投放换电车辆 50 万台,梯次储能电池利用超过 5GWh。

北汽新能源这次并不是一家企业在战斗,北汽新能源还联合奥动、宁德时代、普莱德、优电科技等合作伙伴,发起了卫蓝生态联盟第二期。其中宁德市代和普莱德负责电池研发,电巴负责换电系统的研发和制造,奥动负责换电运营管理,优电科技负责二手车的回收与交易。

并非是「换电模式」的首次尝试

其实这并不是「换电模式」的首次尝试,早在 2007 年就已经有人提出过这个想法。

2007 年,Better Place 创始人 Shai Agassi 为了解决电动车能源补给问题,他放弃快慢充,想到换电模式。Better Place 最初和 雷诺 达成合作,凡是购买雷诺 Fluence ZE 电动车的消费者,可以选择「买车租电池」的服务(电池大约占据电动车价格的 50%),根据行驶里程来收取费用。

这个大胆的想法吸引了很多投资人,自创立以来,Better Place 融资超过了 8.5 亿美元,投资者包括 通用电气 、摩根斯丹利、汇丰、以色列集团等。不过 Shai Agassi 可以让投资者为他的创意买单,却未曾说服一家整车厂设计更多可拆卸电池的电动车,最后仅靠雷诺一款车型,他失去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任。

换电站在当时造价十分昂贵(约为 50 万美元),这种模式又试图打破传统汽车企业的利益格局,再加上当时电动车并没有在私人消费领域普及,电池成本也居高不下,这个公司还是以破产告终。的确,在电动车市场还不成熟的时候,Shai Agassi 的这个想法有点过于提前。

虽然 Better Place 已经破产,但是他留下了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不卖整车,卖里程。凑巧的是,北汽新能源卖的也是里程。

另外特斯拉也曾尝试过换电模式,蔚来也正在布局这个战略。

特斯拉最初设想过采用换电模式,2013 年 6 月份发布了换电技术,表示可以在 90 秒内完成电量补充,2015 年还在加州的 Coalinga 开放了一个换电站,这个换电站非常低调,外观像一个车库大小的修理间。

但是换电项目推出两年以来进展非常缓慢,特斯拉最终 还是战略性放弃了,原因主要有四个:第一,前期投资成本巨大,这也是最主要的弊端;第二,如果用户体量不够大,针对私家车的换电站基本不可能在短期内盈利,需要大量烧钱;第三,电池标准不同,充电站有不同适配规格;第四,合作建站的情况下,利益的分配是个难题。

不过特斯拉好像并没有完全放弃,去年 9 月特斯拉获得了一项换电技术的专利 ,采用半自动化半人工的方式,可以在不到 15 分钟内更换一辆车的电池组。

去年 12 月份,蔚来也推出了自己的「3 分钟换电」服务。

从换电技术、换电站部署到换电运营,蔚来都是自己在做,所以它没有与合作伙伴利益分配的难题,只需要处理好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就好,而且「能量无忧」服务会让能量补给变得更容易。

「换电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

现在的电动车市场更加活跃,电池技术和成本也有所改善,那么换电模式是否就能顺利运行了呢?在此,我们还是要先打一个问号。

技术还存在问题

相比充电,换电模式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多被质疑的点,例如,自动化机械拆卸安装电池是否靠谱?频繁拆卸的耐久性是否能够保证?当然,还有很多更专业的技术问题。

电池没有统一标准,无法实现更大价值

北汽新能源想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建 100 个换电站,仅北汽用户使用是无法高效运转的,北汽新能源表示换电站面向全行业开放共享,不知道以后电动车电池会不会有统一标准?

在出租车上可以运营的模式,用户是否能接受?

试运营的出租车数量相对较少,使用也很集中、易于管理,但面对变数更多的大众消费者,换电模式是否会水土不服?用户是否接受这种模式?

116 座超大体量的换电站,何时能收回成本?

换电站的基础建设成本很高,后期的电池储备也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因此想要收回成本,车辆的保有量越大越好。例如北汽新能源在北京计划建站 100 座,北京有多少消费者愿意购买这款车?是否有足够的车辆来充分利用这些换电站?

换电模式的推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北汽新能源这次将换电模式面向大众,大面积铺开,这将会是试运营的成功复制还是一次革命性的大冒险?让我们拭目以待。

12,投资赚不了钱?因为你有这20种“财富心理学谬误”_

编者按:为什么一位当了一辈子秘书的女士最后能捐出700万美元的财产?为什么一位受过顶级教育的金融高管却宣告破产?因为管理财富的关键未必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行动。投资不是研究金融,而是一种行为。而行动这个东西很难传授,行为是天生的,因人而异,难以衡量,会随时间而改变。坏的投资决策导致坏的行为。前The Motley Fool 屿《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Collaborative Fund合伙人Morgan Housel总结了20种大家在对待财富时会出现的20种缺点、偏见,以及坏行为的原因。如果你能避免这些财富心理学谬误的话,投资收益一定会大为改善。

我来告诉你2位投资者的故事,两人并不相识,但是他们走过的道路却发生了有趣的交集。

Grace Groner 12岁就成了孤儿。她一直都没有结婚。从来没有过孩子。她也从未开过车。大部分时间内她都是独自一人住在一间单居室的屋内,她一辈子就干过一种工作:秘书。据大家所说,她是一位可爱的女士。但她过的是一种简朴而平静的生活。这使得她在2010年以百岁的年纪逝世后捐献出来的700万美元更加令人困惑。认得她的人问:Grace去哪儿弄那么多的钱呢?

其实这里并没有秘密。她没财产可继承。Grace只是从微薄的薪水里省出了一点钱投入到股市,然后撒手不管享受了80年的复利。

Grace过世几周之后,一则不相关的投资故事又成为了焦点。

美林证券拉美分部前副主席Richard Fuscone宣布个人破产以避免丧失自己的2个家的抵押品赎回权,其中一个家的面积接近20000平方英尺,每月的房贷达66000美元。Fuscone是Grace Groner的反面。在哈佛和芝加哥大学接受教育的他后来在投资界太成功了,以至于40岁左右他就宣布退休以“追求个人兴趣和慈善公益事业”。但是高额借贷与流动性投资毁了他。Grace Groner将真正的财富捐赠给慈善的同一年,Richard站在一份破产判决面前宣布:“我已经被金融危机压垮……唯一的流动性来源是我妻子能够卖掉的任何私人家具。”

这些故事的目的不是告诉你要像Grace一样,避免成为Richard。其真正目的是想指出在其他领域发生这样的故事是不可能的。

要不你想想看,还有哪个领域一个没有受到过教育、没有相关经验、没有资源、没有关系的人的表现还能大大超过一个受到过最好教育、经验最丰富、拥有最好资源和最好的关系的人?永远都不会有Grace Groner做心脏病手术要好过一位接受过哈佛医学院培训的心脏病专家这样的故事发生。或者开发出比苹果工程师的还要快的芯片。这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在投资这个领域就会发生这样的故事。

这是因为投资不是研究金融。而是研究人们如何对待财富。而行为是很难传授的,哪怕是真正聪明的人也很难领会。你没法将行为概括成公式去记忆或者电子表格模式去追随。行为是天生的,因人而异,难以衡量,会随时间而改变,人很容易受否认其存在的影响,尤其是在描述自己时。

Grace和Richard证明了管理财富未必就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如何行为。但是金融通常不是这么教你或者讨论的。金融业讨论做什么讨论得太多了,但是关于当你想做的时候脑子里怎么想的讨论就很不够。

本文描述了我经常看到的大家在对待财富时会出现的20种缺点、偏见,以及坏行为的原因。

1、成功是挣得的,失败是应得的之谬误:低估运气和风险所扮演角色的倾向,未能认识到运气和风险是同一个硬币的不同面。

我喜欢问人一个问题,“关于投资我们不懂的东西你想了解些什么?”

这不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问这个的人太少了。但这会迫使你问到的任何人去思考什么是他们本能上认为是真的但并不会费太多时间去回答因为它很琐细。

几年前我想经济学家Robert Shiller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回答说:“运气在成功结果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喜欢这个回答,因为没人会认为在财务成功中运气没有扮演一丝的角色。但既然运气很难量化,而且指出大家的成功靠运气是很无礼的,所以默认的态度往往是不把运气当做一个因素。如果我说“假设全世界有10亿名投资者。你是否会认为其中有100人成为亿万富翁纯属机缘巧合运气所致?”你会回答,“当然。”但然后如果我再让你列举出这些投资者,你可能就会退缩了。这就是问题所在。

失败也是一样。失败的企业是因为不够努力吗?坏的投资是因为考虑得不够彻底吗?任性的职业生涯是懒惰的产物乎?

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当然。但多大程度?很难知道。当很难知道时我们默认就会走极端,把失败看作主要是错误使然。这本身就是错误的。

人的生活是其自身经历以及遇见过的人的折射,这其中有很多都是靠运气、以外和机遇推动的。大胆与鲁莽的区别没你想象那么大,如果不相信运气的话你就无法相信风险,因为它们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有时候其对结果的影响要比光靠努力还要大。

儿子出生后我给他写了一封信:

有的人出生在鼓励教育的家庭;有的则出生在反对的家庭。有的人出生在经济富裕鼓励创业的国家;有的不幸出生在被战争和贫穷困扰的地方。我希望你能成功,我希望你能赢得成功。但是要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因为努力工作,也不是所有的贫穷是懒惰所致。在判断人,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一点。

2、成本规避综合征:未能识别某种情况的真正成本,太过强调财务成本而忽视了赢得回报必须付出的情感代价。

比方说你想要一辆新车。其售价是30000美元。你有几个选择:1)付30000美元。2)用不到30000美元买一辆二手的。3)偷一辆。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避免选第三种,因为偷车的后果要比好处严重。这很明显。

但假设你想在未来50年挣得10%的年化收益率。这种回报是免费得来的吗?当然不是。为什么这个世界要免费给你一个这么好的东西?比如汽车,你得付出一些代价。

这种情况下这个代价就是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就像汽车一样,你有一些选项:你可以买下来,接受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你可以找不确定性不那么大但是回报也低一点的资产,也就是相当于一辆二手车。或者你还可以尝试相当于侠盗猎车手的行为:拿到回报同时避免随着而来的波动性。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会选择第三种。就像偷车贼一样——尽管这是善意的、不违法的——他们想出了些花招和策略来拿到回报又避免付出代价。交易。轮动。对冲。套利。杠杆。

但财神可不是很青睐那些既想要回报又不想付出的人。一些偷车贼能够侥幸成功。但更多的人会被当场逮住。金钱也是一样。

这在汽车身上体现得很明显,但这投资上就没那么明显了,因为投资的真正成本,很少是财务费用这样容易看见和衡量的东西,而是情感代价和市场要求的现货价这样相当有效率的东西。1995到2016年间Monster Beverage的股价涨了211000%。但在此期间其股价曾经先后5次下挫超过1半。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心理代价。巴菲特赚了900亿美元。但这是靠70年如一日每天阅读SEC行情走势12小时而取得的,其代价往往是疏忽了他的家庭。这也是一项隐性成本。

每一笔金钱回报都要付出你所能看到和计算的财务费用以外的代价。接受这一点至关重要。Scott Adams曾经写过:“我听到过的最好建议之一大概是这样的:如果你想取得成功,请先想清楚代价,然后付出代价。这听起来似乎很明显不足道,但如果展开想想的话,就会明白它的威力巨大。”非常精彩的财富建议。

3、车里的有钱人悖论

如果你看到有人开一辆好车,你很少会这么想,“哇,这个家伙开的那辆车很酷。”相反你会想,“哇,如果我有这辆车大家一定会认为我很酷。”不管这是不是下意识的,这就是大家的想法。

财富的悖论是人们往往想向别人发出自己应该被喜欢或景仰的信号。但现实中那些别人会忽视对你的敬仰,这不是因为他们不认为财富是令人钦佩的,而是因为他们主要想利用你的财富作为自己想要被人喜欢和敬仰的标杆罢了。

这个东西并不微妙。在每一种收入和财富水平的人群中都很普遍。把停机坪上的私人飞机出租10分钟给人进去拍个自拍放到Instagram上面的生意正变得越来越火。拍这些自拍的人以为自己一定会受宠而没有意识到除了提供一辆供拍摄的飞机外自己大概不会在意实际拥有这架飞机的是谁。(编者注:既然你都不在意东西的主人了,别人又怎么会在意呢?)

当然,这里想说的不是要放弃对财富的追求。或者甚至对豪车的追求——这两个我都喜欢。而是要认识到大家通常都渴望受人尊重,而谦逊、仁慈、睿智以及有同理心往往比能快的车赢得更多的尊重。(编者注:内在的胜过外在的)

4、一种会令预测你的未来愿望和行动变得困难的因时制宜的倾向,导致无法获得来自于当前决定的长期复利回报。

每位5岁的男孩都想长大的时候能开一辆拖拉机。然后你长大了意识到开拖拉机也许不是最好的职业。于是作为一个青少年你梦想能成为一名律师。然后你意识到律师工作太辛苦很少有机会跟家人在一起。于是接着你想成为家庭主妇/家庭煮夫。然后到了70岁你意识到自己应该多存点钱好退休。

世事多变。当你对未来想要什么的看法如此易变时是很难做出长期决定的。

这就又回到了复利的第一原则:不到必要的时候,别去打断它。可是当你的人生华改变时怎么才不会打断一项理财计划——职业、投资、开支、预算或者随便呢?很难的。大家喜欢Grace Groner和巴菲特变得如此成功的原因部分在于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同一件事,让复利疯涨。但我们很多人一生当中改变太大了以至于并不像几十年都做同一件事。或者任何接近的事。所以我们就不要讨论80年的时间周期了,我们的财富可能会经历4个不同的20年周期。这种情况下复利的表现就没有那么出色。

这个并没有解决方案。但我学到的一件事情也许有帮助,那就是回归平衡,给错误留出空间。当你如此容易受到变化影响时,在一个目标、一条路径、一种结果上面吊死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

5、锚定自己的历史偏见:你的个人经历构成的也许只是这个世界发生的0.00000001%,但也许却占到了你对世界运作方式的看法的80%。

如果你是在1970年出生那么当你到了青少年及20多岁——正值学习有关如何投资以及经济机制的基础知识容易受到影响的青葱岁月之时,股市扣除通胀之后就已经涨了10倍。如果你出生在1950年,那同样的市场到了你20几岁时还是一样的:

这个观点有很多解读方式。在密歇根州Flint长大的人对于制造业工作的重要性的看法会跟在华盛顿特区长大的人看法有很大的不同。在大萧条或者1940年劫后的欧洲期间成年的人,他们的信念、目标以及看重的东西一定是阅读本文的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所无法看透的。

大萧条吓坏了一代人,大萧条影响到了这帮人的余生。至少是大多数人。1959年约翰·肯尼迪被记者问到对大萧条的记忆,他回答道:

我对大萧条没有第一手的知识。我的家庭拥有全世界最多的财富,而且这些财富还越来越值钱。我们有了更大的房子,更多的佣人,我们旅游更多了。我看到的跟大萧条有直接关联的唯一一件事情是我父亲多雇了一些园丁,这仅仅是为了给他们一份工作好让他们有口饭吃。真的,在我到哈佛读到相关资料之前我对大萧条都一无所知。

既然再多的研究或者开放的心态都无法真正重现恐惧和不确定性的威力,大家在生活中就会以完全不同的观点去看待经济的运作方式,看待它能做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去保护别人,以及哪些应该重视哪些不应该重视。

问题是对于世界是如何运转的这个问题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明确的解释,这样才能保持他们的理智。如果你早上醒来就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的话是很难乐观的,因为大家喜欢可预测的感觉以及明确额度叙述。所以他们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去建立他们所认为的世界应该的运作方式的模型——尤其是对于运气、风险、努力和价值这样的东西的模型。

这是有问题的。当每个人都体验过世界的一点东西但却利用那些经历去解释预计会发生的一切时,很多人最终就会变得失望、困惑,或者对他人的决定感到目瞪口呆。

一群经济学家曾经分析过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的投资习惯并得出结论:“当前的(投资)理念取决于过去的领悟。”

在跟别人争辩投资观点的时候,或者当你对他们存钱或者乱花钱,在特定情况下恐惧或者贪婪感到困惑时,或者任何时候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会这么对待财富的时候,记住这句话。事情会变得更有意义。

6、历史学家是先知的谬误:没看到历史是研究意外和变化的,却用它来作为未来指南的讽刺性。在一个创新和改变是发展之命脉的领域过于信赖拿过去的数据作为未来情况的信号。

地质学家可以看着10一年的历史数据然后建立起地球如何行为的模型。气象学家也可以。还有医生也是——2018年肾脏的机制跟1018年的还是一模一样的。

过去为未来指明了具体方向的想法挺诱人的。它倡导的是未来之路由数据铺就这样一种想法。历史学家——或者分析过去作为指明未来的一种手段的任何人——是很多领域当中最重要的人士之一。

但我不认为金融是其中一个领域。至少不像我们想象那样。

经济的基石是事因时而变,因为无形之手痛恨一切无限期地保持太好或太糟的状态。Bill Bonner曾经这么描述市场先生的运作机制:“他穿上了一件‘资本主义在起作用’的T恤,但手里还拿着一把大锤。”很少有东西会很长时间内维持不变,这使得历史学家的作用要比先知小很多。

考虑几件大的事情。

401(K)(退休金账户)已有39年的历史——这已经老得足以竞选总统了。Roth IRA(罗斯个人退休金账户)年份还不够久,还不能喝。所以今天有关美国人如何为退休做好打算的个人理财建议和分析与仅一代人之前还行得通的那个并不能直接可比。世道不一样了。

风投产业25年前几乎还不存在。现在有些基金的规模已经比一代之前的整个行业都要高。Phil Knight曾经写过他创办耐克后那段早期日子的情形:“那时候还没有风投这样的东西。一位有抱负的年轻创业者可以依靠的地方很少,而且仅有的那些还是由厌恶风险毫无想象力的看门人,换句话说,银行家守着。”所以说我们对资助创业者、投资周期、失败率的认知都是没有深厚的历史可以借鉴的东西。世道变了。

或者再看看公开市场。标普500在1976年以前都没有把金融股纳入进去;但现在金融已经占到了该指数的16%。50年前技术股几乎还不存在。今天,它们赢超过了指数的1/5。会计规则也随着时间转移也发生了改变。披露政策、审计、市场流动性等也是。世道变了。

跟金钱有关的任何事情最重要的驱动力是大家讲给自己听的故事以及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喜好。这些东西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文化和世代更迭而改变。而且会不断变化。

在金钱方面我们对自己玩的这种心理花招是对那些已经到过那里、做过那些事情的人的过度崇拜。经历过特定事件未必就代表你有资格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实际上很少会这样,因为经历会导致过度自信而不是预言的能力。

这并不意味着在思考财富的时候我们应该无视历史。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微妙之处:历史挖得越深入,你的概括就应该越普遍。像人与贪婪和恐惧的关系,在压力下如何行事,以及对激励如何响应之类的一般事物,这些往往不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太大改变的。研究一下金钱史对这类东西是有用的。但是特定趋势,特定交易、特定板块,以及特定的因果关系永远都是演进过程的一个展示。

7、在乐观主义是最合理态度的世界里受到悲观主义的诱惑

历史学家Deirdre McCloskey说:“出于我从来都不能理解的理由,大家都喜欢听世界要完蛋了。”

这并不出奇。John Stuart Mill曾经在1840年代写道:“我观察到被一大群人尊崇为圣人的,不是那些在别人绝望时充满希望的人,而是那些在别人充满希望时感到绝望的人。”

这部分是出于自然选择。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将威胁看成比机会更紧迫。巴菲特说过,“要想成功,你必须先活下来。”

但对金钱悲观的诱惑程度不一样。假设说准备有一场衰退要到来,有人就会把消息转发给你。假如我们准备要有一场大衰退,报纸会生怕你不知道。如果我们接近下一场大萧条的话你会在电视上看到。但是如果说好日子快要来到,或者市场还有运作空间,或者公司潜力巨大的话,评论员和旁观者之流的共同反应是你要么是推销的,要么就是很滑稽地漠视了风险。

这里有几点要说的。

一是金钱无所不在,所以发生了什么坏事情的话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的,尽管影响的方式不一样。这是对的,比方说天气的影响。佛罗里达肆虐的飓风对92%的美国人都没有直接的风险。但一场经济衰退却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包括你在内,所以要注意。像股市一样特殊的东西也一样:超过半数的家庭都直接拥有股票。

另一点是悲观主义需要行动——走开!出去!快跑!卖掉!躲起来!乐观主义基本上就是让你按照目前的路线享受旅程就行了。所以其紧迫性没那么高。

第三点是金融业赚了很多钱,所以会吸引无数的骗子、贩子以及扭曲事实者许下空口承诺——尽管有监管。只要赏金足够大,哪怕是诚信守法的金融工作者也会把垃圾产品说成是对自己的客户有好处。已经有足够多的人被金融业糊弄过,以至于即便是对乐观的理性宣传也会被“如果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话,那可能就是这样的。”这样的论调所笼罩。

顺便说一句,大多数对乐观主义的宣传都是理性的。当然不是全部。但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乐观主义。真的乐观主义并不相信一切都会很好。那是自满。乐观主义是一种信念,认为好结果慢慢会青睐你,哪怕在这过程中会遇到挫折。想到大多数人每天早上醒来都想着要把事情做得好点效率高点而不是想要制造麻烦,这就是乐观主义的基础。这并不复杂。当然也不是铁定如此。这只是大多数人最合理的预测。统计学家Hans Rosling换了种说法:“我不是乐观主义者。我是非常严肃的可能主义者。”

8、对于指数式增长因为受到线性的直觉思维倾向的推动而低估了复利的威力。

1950年代IBM制造出了3.5MB的硬盘。到了1960年代已经可以做到好几十MB。到了1970年代,IBM的温彻斯特硬盘驱动器容量已经达到70MB。然后硬盘开始指数性地存储容量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大小变得越来越小。1990年代早期典型的PC大概是200—500MB的容量。

然后……砰!东西爆炸了。

1999 – 苹果的iMac推出了6GB的硬盘。

2003 – 120GB登陆Power Mac。

2006 – 250GB出现在新的iMac上。

2011 – 有了第一块4TB的硬盘。

2017 – 60TB的硬盘。

一起在看一下。从1950到1990我们一共增加了296MB。从990到今天我们增加了6000万MB。

复利的关键从来都是大。复利一直都很大——无论你研究过多少次——大到你的脑子无法理解的地步。2004年比尔·盖茨指责新的Gmail说为什么会有人需要1个GB的存储。科技作者Steven Levy写道,“尽管他了解先进技术,但是心态却仍然停留在在存储的旧范式上。”(编者注:盖茨认为邮箱搞这么大是个浪费)对于事物的变化速度之快你永远都不会习惯的。

我曾经听过很多人说自己第一次看到一张复利表——或者如果你从20多岁、30多岁时开始存钱到退休时你的钱会多了多少的故事时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但是未必。那可能会令他们感到惊讶,因为结果从直觉上来说似乎是错的。线性思维要比指数性思维直观得多。Michael Batnick曾经解释过这一点。如果我让你心算一下8+8+8+8+8+8+8+8+8的结果,你在几秒钟之内就能算出来(72)。如果我让你计算8x8x8x8x8x8x8x8x8,你的脑子会爆炸(134217728)。

这里的危险是当复利不那么直观时,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潜力而聚焦于通过其他手段去解决问题。这不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而是因为我们很少会停下来思考复利的潜能。

研究巴菲特如何创造财富的书超过了2000本。但没有一本的名字叫做《这个家伙整整3/4世纪都在不断地投资》。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他绝大部分成功的关键;其实你脑子里很难算清楚他的收获因为这东西不直观。有讨论经济周期、交易策略以及押注哪些板块的书。但是威力最强最重要的书应该叫做《闭上你的鸟嘴然后耐心等待》。这本书就一页,里面是一张长期的经济增长表。物理学家Albert Bartlett一语中的:“人类最大的缺点是我们无法理解指数函数。”

复利的反直觉要为绝大多数的令人失望的交易、糟糕的策略以及成功的投资尝试负责。好的投资未必是要赚到最高的回报,因为最高的回报往往是一次性的,在终结时会磨灭了你的信心。好的投资是赚到相当好的回报让你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下去。这个时候复利就会疯狂起来。

9、在一个需要逆向思考才能取得高于平均结果的领域却迷恋于社会认同。

在奥马哈举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吸引了40000人,这些人都认为自己是逆向投资者。大家凌晨4点就起来跟着成千上万的其他人一起排队然后相互告诉对方自己的终身承诺是不要随大流。很少人能看到这里面的讽刺性。

一切值钱的东西都会有高风险。高风险就可能会做错亏钱。损失金钱会让人不理智。而渴望避免做错的最佳做法是让自己处在一堆同意你的人周围。社会认同很强大。别人同意你就像是你是正确的证据而不需要用事实去证明。哪怕是下意识的,大多数人的看法都有漏洞和缺陷。而群体和社会认同帮助填补了那些漏洞,减少了你对自己可能会错的怀疑。

在跟金钱打交道时把大众视为正确性的证据的问题在于机会几乎永远都是跟流行性背道而驰的。真正推动丰厚回报的是估值倍数的增长,而估值倍数增长要依靠一项投资在将来变得越来越流行——而这个东西总是锚定与当前的流行度的。

问题是:大多数逆向投资的尝试只是非理性的犬儒主义的伪装——而犬儒主义是可以流行起来吸引大众的。真正的逆向投资主义是当你的看法令人感到非常地不舒服和蔑视以至于你都要再三想象是不是对的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当然会有那种情况出现。按照定义,大多数人无法成为逆向投资者。从统计上来说,敞开怀抱拥护这一理念你就能成为其中之一了。

10、在一个不受明确规则而受松散不可预测趋势统治的领域却诉诸于学术

Harry Markowitz(哈里?马科维茨)因为建立了告诉你股票债券应该如何组合要取决于你理想的风险等级的公式而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鉴于此,几年前华尔街日报问他是如何投资自己的钱的。他回答道:

如果股市大涨而我没有进去——或者如果股市大跌我没有出来的话,我会将我的饮恨程度可视化。我的意图是让将来的后悔最小化。所以我把债券和股票投资五五开。

有很多东西金融学术在技术上是对的但却无法说清楚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是如何行为的。许多金融学术工作都很有用,也推动了行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其主要目的往往是智力激励以及给其他学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么说我不是责备他们或者看轻他们。而是想告诉大家要认识到其真实面目。

我记得有一项研究表明年轻投资者应该在股市中使用2倍的杠杆,因为,就统计而言,即便你彻底失败了仍有可能随时间转移而获得出色的回报,只要你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投资的话。但没人在现实世界里面会这么做。他们会发誓今生再也不会投资了。在电子表格上管用的东西跟在餐桌上管用的东西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这里的脱节在于学院派往往想要非常精确的规则和公式。但现实世界的人只是把那些东西当作辅助来试图弄清楚一个本质上就回避精确的混乱而令人困惑的世界。你没法通过精确和推理解释清楚随机和情绪。

大家还会被学者的头衔和学位所吸引,因为金融不向医疗这样的领域要证书认可。所以一个博士头衔就会鹤立鸡群。这就给学术界在做出论断和为理念辩解制造了强烈的吸引力——“根据这项哈佛的研究……”或者“正如诺贝尔奖得主云云,所以……”当别人引用“来自一家知名机构的西装革履的人在CNBC”上说的话时总会很有分量。一个严酷的现实是金融领域往往最重要的从来都不是赢得诺贝尔奖:而是人性和纠错的空间。

11、金钱的社会效用以财富增长为直接代价;而财富是你看不见的

我过去常把车停到酒店里面。那是在2000年代中期的洛杉矶,那时候钱都跑到房地产去了。我的假设是开法拉利的客户肯定是很有钱的。很多都是。但后来随着我认识了一些人才了解到他们其实没那么成功。至少没有我假设的那么成功。很多人都是成就平平,把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了车上面。

如果你看到一位开着20万美元豪车的人,关于此人的财富你唯一了解到的数据点是他们的20万美元比买车前没那么值钱了。或者那辆车是租来的,而这真不能代表财富。

我们往往靠看到的东西去判断财富。我们看不到别人的银行账号或者业务报表。所以我们靠外在表现来猜测财务成功。汽车。住宅。度假。Instagram上的照片。

但这里是美国,我们所珍爱的一个行业就是帮助大家制造假象直到他们把它变成真的。

其实财富是你看不到的东西。财富是没有购买的车。是没有购买的钻石。是推延的翻新,是放弃的衣服以及拒绝升舱头等舱。财富是在银行里面还没有转化为你看到的东西的那些资产。

但那不是我们对财富的看法,因为你没法将看不到的东西放到上下文中进行研究。

歌星蕾哈娜在过度开支之后几乎破产然后把她的理财顾问给告了。那位顾问回答道:“告诉她如果你把钱花在东西上,你最终就会得到东西而不是金钱真的有必要吗?”

你可以笑。但事实是,是的,大家需要有人告诉这一点。尽管大多数人说自己想成为百万富翁,但他们的意思其实是“我想花100万美元,”这完全是成为百万富翁的对立面——百万负翁。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是这样。

财富的一个关键使用是控制你的时间并且为你提供选项。资产负载表上面的金融资产可以提供这个。但其直接代价是用物质上的东西向大家展示你究竟有多少钱。

12、在复利的第一原则是不到必要时候不去打断的领域却有采取行动的倾向

如果你的水池漏水了,你会拿起扳手去修好它。如果你的胳膊断了,你会给它打上石膏。

如果你的理财计划出问题了,你会打算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适用于个人理财、商业理财和投资计划)是你怎么知道它什么时候出问题?

水池坏很明显。但是投资计划出问题的解释却是开放性的。也许这只是暂时失宠呢?也许你只是经历了正常的波动呢?也许你这个季度有一堆的一次性开支但是你得储蓄率还是足够的呢?这很难知道。

在很难区分是出问题还是暂时失宠时,默认的倾向是前者,然后马上采取行动。你开始拨弄扳手看看哪里需要修复。这似乎是件需要做的负责任的事情,因为当你生活里几乎所有其他事情都出问题的时候,正确的行动就是去修复。

有些时候理财计划是需要修正的。哦,有没有呢。但也没有说有不受波动性影响的长期理财计划。偶尔的剧变通常是一项标准计划当中的一部分。

当波动性必然存在且是正常的时候,往往却被当做需要修复的东西来看待,打击采取行动最终却终端了一个好计划的执行。“什么也别做”是金融最具威力的话语。但这既让个人难以接受又让专业人士很难收到钱。所以,我们就瞎搞。瞎搞得太多了。

13、低估了对犯错空间的需要,这不仅是在金融上的,也包括心理上和身体上的

本·格雷厄姆曾经说过,“安全边际的目的是让预测变得没有必要。”

这句话实在是太睿智了。但是对此最常见的回应,哪怕是下意识地,却是,“谢谢你本。但我很擅长预测。”

在几乎所做的一切涉及金钱的事情时大家都低估了对犯错空间的需要。有两样东西导致了这个:一是认为你对未来的看法是对,这主要是受到了来自于承认反面的不舒服感受的驱使。二是因为没有采取让你对未来的看法成真的行动你因此给自己造成了经济伤害。

但是犯错空间却不受重视还被误解。这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避险,是那些不想猫太大风险或者对自己观点不够自信的人才用的。但是使用得当的话情况恰恰相反。犯错空间让你可以忍耐,而忍耐让你可以坚持得足够久,从而让从可能性很低的结果获益的机率降临到你身上。最大的收益出现得很少,要么是因为不经常发生,要么是因为需要时间去积攒复利。所以部分策略犯错空间足够大可以忍受策略其他部分困难的人相对于犯错时被清盘出局插入更多代币的人要更有优势。

犯错空间还有多方面的含义。资产下降30%的时候你还能活下来吗?从表格上来看也许能——也就是说付账单和保持现金流为正还没有问题。但是在心态上呢?很容易低估一次30%的下降对你心智的影响。在机会最大的那一刻你的信心可能会全无了。你或者你的配偶也许决定是时候实施新计划或者走上新的职业生涯了。我知道几位投资者在亏损之后就因为心力交瘁而退出了。身体也被掏空了。电子表格可以对大衰退的历史频率进行建模。但它没法对回到家看着你的孩子然后想到如果你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时的那种感受进行建模。

14、受到玩的金融游戏不同于你的他人行动影响的倾向

1999年思科的股票涨了3倍。为什么?可能不是因为大家认为这家公司值6000亿美元。Burton Malkiel曾经指出过思科按照这个估值的隐含增长率意味着在20年内其市值就会超过整个美国经济。

其股价上扬是因为短期交易员认为它会一直涨。他们是对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是他们玩的游戏——“这只股票交易价是60美元,我认为明天之前它会值到65美元。”

但如果1999年时你是长期投资者的话,60美元是唯一可买的价格。那么你周围看看然后对自己说,“哇,可能别人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东西呢。”然后你还是买下来了。你甚至还自以为自己聪明。但然后交易员突然不玩游戏了,你,还有你的游戏都完蛋了。

你没意识到的是变动边际价格的交易员跟你玩的是完全不同的游戏。如果你从玩的游戏跟你不同的人身上去找线索的话,注定是会被愚弄并且最终亏损的,因为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和不同的目标。

关于财富很少有事情比这两件重要:一是理解你的投资期,二是不要被玩不同游戏的人的行动和行为说服。

这不仅仅是投资。你如何储蓄,如何开支,你的商业策略是什么,你对金钱如何看待,你什么时候退休,你如何看待风险等这些可能都会受到玩不同游戏的人的行动和行为影响。

个人理财是极其个人化的,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是向别人学习的同时意识到他们的目标和行动可能跟对你自己生活利害相关的东西相去甚远。

15、迷恋于金钱娱乐因为金钱是情绪化的,而情绪会受到争吵、极端观点、闪光灯以及对你福祉的威胁之影响。

如果普通美国人的血压升高了3个点,我的猜测是有些报纸会把它放到第16版,没什么变化,一切照旧。但如果股市跌了3个点,好吧,我们会如何反映都不用猜。这条来自2015年:“奥巴马总统听取了对本周一全球市场震荡情况的汇报。”

为什么看起不太重要的金融新闻会压倒客观上更重要的新闻呢?

因为金融具有其他东西——齿颚矫正、园艺、海洋生物学所没有的娱乐性。金钱有竞争、规则、沮丧,有得失、英雄、恶棍、团队和粉丝等等,这些使得它诱人地更接近于体育赛事。但是金钱还有更令人上瘾的地方,因为财富活动就像体育赛事一样你既是粉丝又是运动员,结果会直接地和在情绪上影响到你。

这是很危险的。

我已经发现了,在做出金钱决策不断提醒自己投资的目的是收益最大化而不是无聊最小化是有帮助的。无聊完全是OK的。无聊是好的。如果你希望把这条框定为策略,提醒自己:机会出在别人不做的地方,而别人往往不碰无聊的东西。

16、对承担风险的乐观主义偏见,或者“俄罗斯轮盘赌在统计上应该有效”综合征:在任何情况下坏处都不可接受时过分迷恋对机遇的偏好

Nassim Taleb说,“你可以是风险爱好者但却完全不能接受毁灭。”

意思是说你必须预先承担风险,但是让你彻底毁灭的风险永远都不值得去冒。玩俄罗斯轮盘赌的时候机率对你有利。但是其潜在的好处永远也抵消不了坏处。

某件事情的概率对你有利——大多数时候房地产价格都会涨,大多数时候每个两周你都会拿到薪水——但是如果一个东西有95%的机率是对的话,则错的机率是5%意味着你几乎肯定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遇到不好的一面。而如果不好的代价是破产的话,则剩下那95%的时间所带来的好处也不值得冒险,不管这看起来是多么的有吸引力。

在这里杠杆就是魔鬼。杠杆会把常规风险变成某种可以导致毁灭的东西。其危险在于理性乐观主义大多数时候会掩盖某些时候破产的风险,导致我们系统性地低估了风险。过去10年房地产价格跌了30%。一些公司拖欠自己的债务。这就是资本主义——会发生这种情况。但是那些带杠杆的会毁灭两次:他们不仅破产了,而且在每次机会成熟的时候都被剥夺了重返这场游戏的机会。2009年破产的房主没有机会利用2010年廉价的按揭利率。莱曼兄弟再无机会在2009年投资廉价债券。

我自己的钱是杠铃状的。我那一部分的钱冒险,而另一部分就像受惊的乌龟。这并不矛盾,但是财富心理学会让你以为自相矛盾。我只是想要确保自己能够维持得足够久等待风险给我回报。再次地,要想成功,你先得活下来。

这里的关键点是关于财富很少有东西的价值能跟期权一样。那种只要你想就能跟想跟的人一起做你想做的事情的能力,其ROI是无限的。

17、在一个如果没有跟合适的行为相匹配则技能无关紧要的领域却偏好于技能。

这又把我们撤回到Grace和Richard的例子。投资需求有一个层次论,要想让上一层的有意义首先必须掌握下一层的主题:

投资需求层次论:投资行为—资产分配—费用&交易成本—证券选择—税费

Richard非常擅长金字塔顶部的技能,但是底部的东西没掌握,所以一切都没有意义了。Grace把底部的技能掌握得非常好,所以顶层的那些几乎都没有必要了。

18、否认你对世界运作机制的看法与世界实际运作机制之间的不一致,这主要是受到了希望形成清晰的因果关系叙述而不顾一切与金钱有关的东西内在复杂性的驱动。

有人曾经把特朗普说成是“无法分辨发生的事情与他认为应该发生的之间的区别。”抛开政治不谈,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毛病。

这个要分成3点:

你看到这个世界上很多的信息。

我无法处理完所有的那些信息。所以你有个过滤器。

你只过滤那些跟你认为世界应有的运作方式匹配的信息。

既然每个人都想用清晰的话语解释自己看到的东西以及世界的运作机制,我们认为应该发生的与实际发生的之间的不一致就会被掩盖住了。

举个例子。税收更高应该会拖累经济增长——这是一种常识性说法。但是税率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很难识别的。所以,如果你坚持税收与增长之间的关系说法的话,你会说这数据里面一定有什么地方出错了。你也许是对的!但如果你碰到别人把数据扔到一边来支持自己的说法——比如认为对冲基金取得优异表现否则没人会投资它的话——你认为这属于偏见。类似的例子还可以列举上千个。每个人都只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东西,哪怕有证据表明不是这样。故事大于统计数据。

要接受一切涉及金钱的东西都是收到不合逻辑的情绪的驱动,其运动件多到任何人都无法掌握的地步,这是记住历史是研究发生那些大家都以为不会发生的事情的一个好的开始。对于财富来说尤其是这样。

19、政治信仰推动金融决策,受到经济是政治行为不端的表亲的影响

我曾经出席过一场会议,会上一位知名的投资者的开场白是“你知道奥巴马总统什么时候谈过坚持控枪和圣经的事情吗?这就是我,伙计们。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他们的鲁莽政策如何影响了经济。”

我不关心你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那样的思考方式不可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的。

但这却相当常见。看看下面这张表,看看2016年发生了什么。GDP增长率、就业率、股市增长情况,还有利率,这些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只是总统变了:

几年前我发布过一堆不同总统治下的经济表现数字。看到后大家都疯了,因为数据经常跟他们所认为的应该基于的政治理念不吻合。不久之后一位记者问我对一则新闻发表评论,那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民主党主政如何在统计上比共和党会有更加强劲的经济表现。我说你不能做出这种论断因为样本规模太小了。但是他不断地强调这个观点,并且写了一篇文章让读者要么欢呼要么冒汗,取决于他们的理念。

关键不是说政治对经济没有影响。但这话题太敏感的原因是因为数据往往令那帮人大吃一惊,这本身也是意识到政治与经济的关联未必像你想象那样明确的原因之一。

20、3个月泡沫:把最近的过去外推到不久的将来,然后低估了无论你预测不久的将来会发生什么都会影响到你的将来。

9/11之后那个月的新闻头条很有趣。很少有人会接受攻击是一次性的想法;下一场大规模的****袭击肯定就要来临了。一位防卫分析师在2002年说:“另一场灾难性的恐怖袭击不可避免,发生只是时间问题。”另一篇头条则说:“一位高级反恐官员说这是‘什么时候而不是会不会的问题’”。除了预计另一场袭击即将到来以外,这里还要一种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影响到人的信念。《今日秀》曾经向白领工作者推销过一种降落伞让他们放在桌底下以防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从摩天大楼跳下去。

相信刚刚发生过的事情会继续发生在心理学上会不断出现。我们喜欢模式也有短时记忆。那种刚刚发生的事情的重复会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的额外感受是一种衍生物。当你在处理财富方面的东西时这种感受是一种折磨。

每一次金融上的大赚或者巨亏都会紧跟着大众对会有更多的赢或亏的期望。一旦对那些时间的效应会反复出现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痴迷之后,就会跟你的长期目标脱节。例子:2008年的股市跌了40%的预测是还会有另一场连续好几年的大跌。预计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很快就会再次发生是一回事,就其本身而言就是一种错误。但是没意识到你的长期投资目标可能仍然不受影响安然无恙,哪怕还会经历一次大跌也如此,则是近期偏差的一个危险的副产品。“市场往往会随着时间而护肤并且再创新高”不是金融危机流行的经验总结;“市场会崩溃而崩溃很恶心”才是,尽管前者实际上发生的机率比后者高得多。

大多数时候,大事件的发生并不会增加其再次发生的机率。而是相反,因为均值回归是金融一条残酷的定律。但是即便当某件事再次发生了,大多数时候都不会——或者不应该按照你想要以为的方式影响你的行动,因为大多数外推都是短期的,而大多数目标都是长期的。一项旨在经受住变化的稳定策略几乎总是要比试图防范刚刚发生的事情再次发生的策略更出色。

——————

如果说这一切有什么最大公约数的话,那就是谦卑、适应性、长投资期以及对一切流行的涉及财富的东西保持质疑。也可以概括为:准备好逆来顺受。

Jiddu Krishnamurti主持灵修讲座多年。随着年纪变大他变得更加坦率。再一次著名的演讲中,他问听众想不想知道他的秘密。

他悄悄地说,“知道吗,我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情。”

关于对待财富的心理这也许是最好的诀窍了。

文章TAG:招行大众版打不开金蝶KIS标准版直接打不开了。怎么解决啊招行大众打不开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