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曾子杀猪的故事,非以成教也的诚是什么意思

曾子杀猪的故事,非以成教也的诚是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6 00:07:11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曾子斥责妻子不认真,说:“是干儿子骗她,是母亲骗她,是儿子不信母亲,又不是大人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世间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的,人类社会也是在相互依存中发展的。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爱护,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这是“互助”的原则,也是和谐之道。少说多做也是现在做事的原则。

曾子的“博学能让”中把学习分为递进的五个层次是什么?你怎么理解的?

曾子的“博学能让”中把学习分为递进的五个层次是什么你怎么理解的

曾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对后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儒学的正宗传人,曾子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生于鲁定公五年(前505年),卒于鲁悼公三十二年(前435年),葬今山东省嘉祥县南武山下。是孔子儒学的正宗传人,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曾子自幼跟随父亲读书,年龄稍长就参加生产劳动,打柴、梨地、驾车。十七岁时投奔正在周游列国的孔子,成为孔子的学生。他勤学好问,对孔子学说领会贯通,在三千弟子中“独得其宗”。他把孔子思想的核心高度概括为“忠恕”,即“仁”。曾子深受孔子言传身教,为孔子衣钵传人。他学识渊博,思想博大精深,在多年的品悟和实践中融入了自己的见解,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学说。

曾子的教育方向是与他的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相一致的。《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再培养学生带领人们革旧图新的本领,达到最高境界是奋斗目标。讲学授徒是曾子一生从事的主要事业。他从二十三、四岁就开始在家乡南武城设教讲学,后又到武城及越、卫等国讲学。由于他讲学得法,从学者常不下七十人,培养出子思、乐正子春、公明仪等一批颇有成就的弟子。

在“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这个儒家传承链条中,曾子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曾子著述颇丰,为孔子三千弟子之最。他名下的著作主要有四种:一是《论语》。据专家考证,《论语》最先是由曾子主持,他的弟子最后编辑成书的。二是《曾子》。《汉书·艺文志》记有“《曾子》十八篇”,并注明“名参,孔子弟子”。三是《孝经》。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曾子“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四是《大学》。朱熹认为,《大学》“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曾子思想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忠实地传承了孔子的思想,而且在许多方面有新的建树。其思想的主体部分是孝道和修身。

曾子还在其他一些方面发展了孔子思想。在世界观上,他冲破孔子没有定见的状态,提出了自然天道观,将阴阳学说引入儒家思想体系,从根本上捍卫了儒家学说。在伦理思想上,他把礼节仪式之“礼”逐渐演化为待人恭敬、谦虚、礼貌之“礼”,给“礼”赋予了积极意义。在认识论上,他扩展了孔子重实践的思想,在学与行、言与行、知与行的关系上反复强调行,把孔子的学说变为可实践的学说。

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博学能让”“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者而已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意思是,君子既然学习了,就担心学的不够宽广;学的知识既然宽广了,就担心对这些知识不能够温习;就是对这些知识温习了,担心的是不能够理解;就是对这些知识理解了,担心的是不能够把它们用于实践;就是能够用于实践了,可贵的是能够谦让。

君子的学习能够做到这五点就可以了。曾子把学习分为递进的五个层次,即博学、温习、理解、实践、谦让。只要把握住这五点,就能达到学习的目标,有所成就。这五点对今人学习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曾子十分关心弟子的成长,悉心研究学习方法,对弟子的学习提出了严谨科学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概述如下:一要勤学好问。

曾子说:“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曾子立事》)。意思是没有才能就学,有疑难问题就问,想做事就仿照贤人,虽然有艰险的道路,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没有行不通的。笔者认为这大概是古今学子最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是孔子的“不耻下问”、“见贤思齐”思想的体现。如果按此坚持终生,就可以事事通达,无往而不胜。

二要自省自励。曾子说:“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曾子立事》)意思是君子祛除他的不好的方面,查找自己的过失,增强自己不具备的才能,去掉偏爱的欲望,见到适宜的事情就跟着去做,可称得上好学了。笔者认为,去除缺点,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去掉不切实际的欲望,见好人就学,是好学的标志,也是德志全面发展的途径,至今有用。

三要互帮互学。曾子说:“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己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意思是人们相互共事,就象行船驶车那样,相互帮助才能通达。自己在前就拉,别人在前就推。所以人没有别人的帮助就不能成功,马离开马群就不奔驰,土堆不增添新土就不再增高,水不增加新水就不会流动。

给我们的启示,世界万物是相互依存的,人类社会也是在相互依存中发展起来的,人们之间就是要相互友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就是“相济达”的道理,也是和谐之道。日本松下电器商学院是为松下集团培养销售经理的一年制商业大学,它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内容十分有趣,它熔中国儒家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于一炉,对学员进行着严格的教育。

它的研修目标是中国古典《大学》中的“明德”——竭尽全力身体力行实践商业道德;“亲民”——至诚无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止于至善”——为实现尽善尽美的目标而努力。四要循序渐进。曾子说:“君子学必由其业,问必以其序。”(《曾子立事》)又说:“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曾子立事》)曾子为人们描绘出一条谨慎从事的路线图,实际也是决策和执行决策的路线图:行动前思考(思)、论证(论);行动中按计划行事(思言之);行动后检验(思复之)、总结(思无悔言)。

这五个步骤规定了实践的循序渐进的全过程。五要注重实践曾子总是把学与行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避),易者弗从。”《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意思是君子要珍惜时间用于学习,学到的知识及时用于实践,不回避困难,不贪图安逸。这四句话的学习要求,今天也不过时。“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意思是君子要广泛地学习知识并小心谨慎地去实践它,少说话并坚定地去做,行动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说话一定要在别人后边。行动在前,说话在后,不仅是一个学习方法,也是为人处事之道。少说多做,也是今人做事的原则。他主张学习不弃细小,还要能够微言笃行,“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君子终身守此悒悒!”子思《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明显是受其影响而作出的全面总结。曾子的妻子原来答应要给儿子杀猪吃,可是后来舍不得,反而说“特与婴儿戏耳”。曾子就斥责妻子的态度不严肃,说:“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斥责完后,遂杀猪以兑现前诺。

对儿子如此进行信的教育,对朋友更是如此。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意思为,“我每天都要多次检讨自身:帮助别人谋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了呢?”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因此,培养高尚的品格修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个父母努力的方向。

结论曾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其“仁之坚定,自省克己,善待他人”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忠孝为一”的孝道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政治理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学习曾子思想,有利于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搭建坚实的平台。曾子思想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笔可以长期开采的财富。

文章TAG:成教非以曾子杀猪故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