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为什么

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为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1:04:4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李德裕为什么可以和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称?

这是梁启超的说法,他与麦孟华等人合撰《中国六大政治家》一书,在其中列出了古代中国富国强兵、尚法振衰的六大政治家:管子(管夷吾)、商君(商鞅)、诸葛武侯(诸葛亮)、李卫公(李德裕)、王荆公(王安石)、张江陵(张居正)。在此书第四编“李卫公”一节中,分为十五章介绍、评论李德裕其人。我想可以先简单说一下自己印象中的李德裕:我印象中之李德裕是受近现代史学家影响颇大的。

自唐代以来,对李德裕的评价其实是有两极化的,一方面就是推崇者,另一方面是诋毁者。近现代的不少史学家认为关于李德裕的诸多不实记载,实出自把持晚唐政坛的牛党之手(如傅璇琮《李德裕年谱》);还有就是开启李德裕研究新局面的岑仲勉(《隋唐史》论李德裕“无党”)。我个人也是比较认同傅、岑等人的观点,认为李德裕的一些“恶名”,实际上是“牛党”成员或其同情者所编造,以致日后史家不辨真伪,径直抄录罢了。

李商隐称李德裕“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宋代叶梦得更推崇李氏为“唐中世第一等人物”(《避暑录话》)。我就选取《中国六大政治家》“李卫公”一节中的部分章节标题对他进行简单的介绍:名画《李德裕见客图》摹本第二章 卫公之家世李德裕出身赵郡李氏西祖房(《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祖父李栖筠、父亲李吉甫,分别为唐代宗、唐宪宗时期名臣,敬宗曾“手书”称李氏“累著声绩,冠内廷者两代,袭侯伯者六朝。

”第七章至第十章 卫公之相业(一~四):收复幽燕、平定回鹘、克复河湟之谋、平定昭义范祖禹在《唐鉴》中有过如下议论:自唐失之河朔,或讨伐之,或姑息之,不闻有文告之命,戒勅之辞也。是也兵加而不服,恩厚而愈骄。李德裕以一相而制御三镇,如运之掌,使武宗享国长久,天下岂有不平者乎。其中最后一句大意是说,李德裕以一己之身玩控河朔三镇于股掌之上(“如运之掌”),如果唐武宗在位更久,那天下怎会不定(我理解为怎会不治)。

也可以看一下《剑桥中国隋唐史》对其部分的描述、评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时(唐武宗即位)五十几岁的李德裕,已为获得这样的机会准备了一辈子。他的传记和诔词异乎寻常地谈到了他的抱负、克制和干劲。但是,除了他个人的奉献和自力更生精神以外,他还是一位非常精明的政治家:他善于找出和利用每一个可能推进他的事业的关节。

李德裕作为宰相的政治作风肯定地是赞成儒家的理论和实践中主张搞极权主义的一派。他钦佩管子和西汉的一些强有力的宰相。……通过他留下的大量政事文书来看,我们知道李德裕之享有一位极端干练的行政官员的名声,不光是同情他的历史学家描写的结果。他善于掌握细节;会斟酌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而量才加以使用;能够协调大规模的政府行动,并且向皇帝提交设想复杂的建议:这些才能都不时地反映在他的奏疏和代拟的制诰之中。

文章TAG:李德裕唐朝宰相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为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