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渊起兵,李渊起兵只有3万军队

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渊起兵,李渊起兵只有3万军队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9 17:34:45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镇守太原后,李渊又命李建成在河东“潜结英俊”,命李世民在太原“密招豪友”,二人皆能“倾财赈施,卑身下士,……故得士庶之心”(《大唐创业起居注》),于是晋阳一带的官僚、地主、豪商纷纷拥护李渊,裴寂、刘文静、武士彠、许世绪、唐俭等人成为李渊的左膀右臂。 除了结纳英俊豪杰,李渊还取悦于民,施恩于民,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攻取西河后,李渊“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同时“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通谓之义士”(《资治通鉴》),华阴令李孝常“以永丰仓来降”,三秦士庶纷纷前来归附,李渊“礼之,咸过所望,人皆喜悦”(《旧唐书》)。攻打长安时,李渊“命各依垒壁,毋得入村落侵暴”(《资治通鉴》)。占领长安后,李渊又“约法十二条,杀人、劫盗、背军、叛者死”(《新唐书》)。

这些做法,使李渊的威望直线上升。 领兵打仗,不仅要瞻前,还要顾后。李渊起兵前,曾受到过突厥的寇掠,“突厥数万众寇晋阳,轻骑入外郭北门,出其东门。……留城外二日,大掠而去”(《资治通鉴》)。突厥是北方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隋朝初年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

隋末战乱之际,两大突厥部落趁机迅速统一,重新振作,雄居漠北,力控西域,高视阴山,且“有轻中夏之志”(《旧唐书》),对中原地区特别是晋阳一带构成了极大威胁。李渊起兵南下,首先要解决突厥这一后顾之忧。 为此,李渊派人出使突厥,并“自为手启,卑辞厚礼”,一度称臣于始毕可汗。始毕可汗表示“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不久便“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

后来,李渊又派刘文静出使突厥向始毕可汗借兵,果然又有“突厥兵五百人、马二千匹来至”(《资治通鉴》)。两次出使,不仅消除了争夺天下时来自突厥的居大威胁,同时又将突厥引以为援,联兵南下,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李氏集团来说是至关重要和非常值得的。后院稳固,前方作战才能势如破竹。李渊是一个谨慎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洞察时局、把握时机的人。

早在大业九年(613),窦抗就劝李渊起兵,李渊以“为祸始不祥”(《新唐书》)拒绝。大业十一年(615),夏侯端以“天下方乱,能安之者其在明公”劝李渊举事,李渊虽“深然其言”,却按兵不动。大业十二年(616),唐俭等人又劝李渊起兵,李渊仍表示“将思之”(《通鉴纪事本末》)。在李渊看来,隋朝统治势力虽然衰减,但仍不可小觑,贸然起兵必然会一败涂地。

一直等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乱”(《隋书》),农民起义全面爆发之时,李渊才发力。 李渊起兵时,恰逢李密、窦建德、杜伏威均在中原地区和江淮地区牵制了隋军主力,隋炀帝本人也坐镇江都。这样一来,长安反倒成为隋朝军事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自古即有“得关中者得天下”之说,谁占据关中,谁就能掌握主动权。战机稍纵即逝,李渊抓住关中空虚这一时机,一路绕过阻碍,兵锋西指,乘虚入关,直取长安。

这支“鼓行而西”的生力军如同一把尖刀,径直插向隋朝的腹心地带,最终抢先占据了长安。长安是隋朝国都,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李渊以长安“号令天下”(《资治通鉴》),可谓走出了一条捷径。 占据长安后,李渊担心成为众矢之的,没有急于称帝,而是重新打出了尊隋的旗号,架空隋炀帝,把年仅十三岁的杨侑立为皇帝。

杨侑名为皇帝,其实不过是李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而已。李渊此举,一方面可以避免担上谋反罪名,缩小敌对面,一方面可以打着安定隋室的幌子公开招兵买马,扩大势力。同时,李渊对有功之臣和隋朝旧臣大肆封赏,以收买人心。义宁二年(618)四月,隋炀帝被杀。秦王杨浩、越王杨侗相继被立为皇帝,其他地方势力和起义军也纷纷称帝称王。

在这种形势下,李渊也加快了改朝换代的步伐。武德元年(618)五月,杨侑禅位,李渊登基称帝,国号唐,史称唐高祖。孙伏伽上表赞誉李渊“龙飞晋阳,远近响应,未期年而登帝位”(《通鉴纪事本末》),虽有吹捧之意,却也符合史实。此后,李渊对外俘杀薛仁杲、败逐刘武周、迫降王世充、俘斩刘黑闼,统一了全国;对内加强中央集权,草创和完善各项制度、律法,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君主,后来为何不能稳坐江山?

首先李渊打天下,出力最多的就是李世民集团。而太子李建成能力可以说相当于一个普通人,而李世民就是一代枭雄。兼之李世民手下能臣武将众多。太子就像一个压在李世民头上的石头。而李渊自身能力又不是特别出众,无法压服众儿子。李世民又不甘心久居人下。就算他肯他的手下都不答应。李建成又班门弄斧想先下手为强,所以李世民直接简单粗暴把他摁地上摩擦。

晋阳起兵事件中历代正史是如何描写李渊的庸碌无能的?

晋阳起兵即太原起兵、是隋末太原留守(隋官名)李渊起兵反隋的历史事件。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炀帝为防止突厥入侵,拜李渊为太原留守,并镇压山西境内的农民起义,当时隋朝开始土崩瓦解,隋中央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大分裂,各地军阀与与地主武装层出不穷。李渊看准了势头,萌发了坐北朝南的心思,他在心腹裴寂、刘文静的建议下,决定起兵。

大业十二年,农民起义在全国此伏彼起,风起云涌,隋中央再无能力集中力量进行有效地打击了,李渊觉得时机到来了,于大业十三年在晋阳正式旗帜鲜明地宣布起事。接着,在次子李世民、僚属裴寂等人的协助下,诛杀了炀帝派来监视他的王威、高君雅等人,派左右手刘文静出使突厥,和睦了关系赢得支持,又派李建成、李世民哥俩夺取西河郡。

六月,正式起兵。李渊自封为大将军,分别封长子李建成(后来的太子)、次子李世民(后来的秦王)为左,右大都督,让四子李元吉(后来的齐王)带兵镇守太原,建立根据地,自己率军直捣长安。一路捷报频传,大破宋老生,从龙门渡过黄河,开炀帝的永丰仓赈济百姓,关中有其女李三娘等等举兵响应;于十一月,攻克长安。这里显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手腕:他暂缓称帝,而拥立代王杨侑为新皇,并尊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这样不仅避免了多线作战,还显得师出有名!李渊自为大丞相,第二年三月,炀帝在被属下宇文化及杀死,五月,李渊逮住时机废黜杨侑,自己称帝,改国号隋为唐!正史中能看出他是指挥若定,审时度势,果敢坚决的政治人物,没有谁贬低他的意思啊!只是有的旧史书把大唐建立归功于李世民:尤其是他没及时阻止亲生兄弟的相互残杀,显得懦弱远能;才把李渊描写成庸庸碌碌的人,也许他的面目全非与儿子李世民戚戚相关吧!。

文章TAG:李渊起兵唐朝军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