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一种奥古斯丁式的公民自由主义,怎么看待个人主义英语

一种奥古斯丁式的公民自由主义,怎么看待个人主义英语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1:57:07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这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后来,他又发表了《论根据的本质》(1929);《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1929);《形而上学是什么》(1929);《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1933);《赫尔德林与诗歌的本质》(1937);《论真理的本质》(1943);《论人道主义》(1949);《林中路》(1949);《形而上学导言》(1954);《什么叫思想》(1954);《演讲与论文集》(1954);《尼采》(1961-1962);《工艺与转向》(1962)。

这些著作,都没有《存在与时间》的影响大。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的扉页上,写着向胡塞尔致敬及非常看重与其的友谊。这表明,存在主义哲学,来源自现象学派。(胡塞尔)他说,之所以要写此书,是要弄清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即人存在意味着什么?或者更精确地说,如何存在?他说,由此,可以引入一个更基本的问题——询问“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又究竟意味着什么?他认为,这些问题,隐藏在明显的日常生活背后。

它们之所以被忽略,是因为过于贴近日常生活而难以把握。他认为,人类当时的危机,产生于西方思想经历的深刻沉沦,即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结果产生异化。这种异化,可以称作“非本真的存在方式”。他说,沉沦,是人类存在不可回避的方式。但是,不同时代和不同个人,程度可以不同。他在《什么是形而上学》一书中,详细论述了他非常喜爱的一个概念“无”。

他认为,解释人的存在,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而只能用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他反对区分主体和客体,认为,最深层的认识,是“自身显示”。他讲,常人的特点,是“闲聊和好奇”,这表明人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时间,是人的死亡的自由。在此过程中,会表现“虚无和无处”。海德格尔的上述思想,在五六年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人们认为,他开始回避回答《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问题。邓晓芒先生认为,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这个概念,是最不好翻译的,不论英文的、德文的、希腊文的,都不好翻译。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存在”,往往以“是”来表达——就是英文的“on”或者“being”,这里面有一种逻辑含义,即动词含义,通过联系或联系词达到名词的含义。

存在主义哲学,包括海德格尔在内,也存在这个问题,比较难准确地用汉语表达其含义。大致上,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就是“我”;“我”,就是“存在”;“存在”也是世界。但是,他的这个说法,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完全不同。海德格尔不太看得上笛卡尔。但是有一条可以肯定,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属于理性主义。但到了海德格尔,尽管他的哲学从现象学出发,然而他所表述的“存在”,即便不是反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

文章TAG:奥古斯丁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看待英语一种奥古斯丁式的公民自由主义怎么看待个人主义英语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