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范进中举之后为何会发疯,怎么样看待范进发疯作文

范进中举之后为何会发疯,怎么样看待范进发疯作文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3:02:33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为了科举,范进疯了,黄巢反了,科举的魔力到底在哪?

科举的魔力,说到底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女人和财富”!本文开始前,先说两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一首是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另一首是黄巢的“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什么一定要把孟郊和黄巢的诗词放在一起呢?因为它们概括出古代科举士人的两种结果,一种是进士及第,另一种是名落孙山。

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状况从隋朝创立科举至清朝科举退出历史,前后不到1300年的时间,有名有姓登记在册的进士数量为98689人(含状元724人),平均每年不到80人,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读书人要想通过科举出人头地,先要顶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还要忍受时间的煎熬。隋唐时期的科举是每年举行一次,读书人拥有更多考试的机会。

宋朝时期对科举作出适当调整,规定每三年考一次。“三年一考”的模式,使得读书人必须具备更强的心理素质,他们要经受得起年龄的考验。好在科举考试没有年龄的限制,所以为什么古代有很多大龄或高龄进士。由于进士实在太稀缺,很多达官贵人、豪绅巨贾会在放榜那天,亲临现场替自家姑娘物色金龟佳婿,这种相亲的方式叫“榜下捉婿”。

有些人太想跟读书人攀上亲戚,因此闹出不少笑话。宋朝有位进士叫韩南老,寒窗苦读一辈子终于高中进士。放榜那天,有位汴梁城的富商看上韩南老,想让他做自己的女婿,便托人说合此事。韩南老得知姑娘年龄十八岁后,拿起笔墨作诗一首,托媒人带回去。诗是这样写道: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

韩南老七十三岁喜中进士,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老头,变成一块炙手可热的宝贝,足以见得科举及第在古人眼中的份量。孟郊写《登科后》是四十六岁那年,已经快到不惑之年的孟郊听说自己考中进士后,策马扬鞭围着长安城来回跑了三圈。这种喜悦已经近乎喜极而泣的程度。比孟郊的心理素质还差一些的人是范进,范进是五十四岁考中举人,结果一不小心乐疯了,这就是有名的“范进中举”的故事。

吴敬梓写“范进中举”的故事,在后人眼中范进成了笑话,这种理解未必是吴敬梓的本意。吴敬梓只是借范进中举来讽刺科举对读书人的摧残,但没有任何贬低范进本人的味道。因为他没有讽刺范进的资格和理由,吴敬梓年轻时也曾热衷于科举,只是屡试不第才心灰意冷,而他的长子吴烺是乾隆十年的举人,拜为中书舍人。范进和吴烺都没有中进士,他们都是举人的身份,那么举人是什么概念?简单说吧,古代的考试与现在不同,现在考试是一种学业层次的上升,考个好大学未必能够有个好将来,只能说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但在古代不一样!古代考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童生和秀才为一个阶段,举人和进士是另一个阶段。

文章TAG:发疯范进范进中作文看待范进中举之后为何会发疯怎么样看待范进发疯作文

最近更新